第一餐讯无锡报道 5月10日下午,吉刻联盟·第四届中国外卖产业发展大会在无锡圆满结束。当天,来自外卖平台、新外卖品牌、外卖资本、外卖大数据研究中心、外卖新媒体的众多嘉宾齐聚现场。大家围绕2018年外卖市场新机遇、新发展和外卖产业发展新未来展开深入探讨,对餐饮企业家认清宏观市场,把握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会议开始,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用双重身份为大会致辞。韩会长表示,作为中国饭店协会会长,她希望众餐饮企业家共同努力,推动中国餐饮实现转型发展。同时,作为一个也要叫外卖的消费者,她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消费者都是有知识的消费者。中国饭店协会是为大家服务的,自己就是服务员。 接下来,现场瞬间变成百家争鸣之态,各位大咖奉献了不少精彩观点: “《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外卖销售额增长率在正餐、火锅、快餐、西餐市场中均处领先优势,专业网络订餐成为新型业态,即时配送进入人机交互2.0时代,吃得安全向吃得营养转变,大数据赋能餐饮企业智能管理。外卖包装提倡安全第一、环保优先原则。” ——饿了么副总裁兼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 “预计2018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将达到4775亿元。消费者对外卖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卖与堂食的差别逐渐变小,并且外卖部分解决了人们对于场景化消费的需求。” ——美团外卖总经理杨文杰 “对未来外卖市场的预测,不但包括市场规模,也包括用户规模,因为外卖市场是经营顾客的市场。人就逃不过这三个字:贪、懒、色。贪:你不知道消费者想吃什么、想怎么吃,是不行的。你得充分挖掘顾客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爆品营销。懒:你得懂得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匹配恰当的套餐设计与菜品来推荐。色:色字头上一把刀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颜值取胜的时代,甭管是菜品、餐具、空间设计,只需记住:颜好,流量才好。” ——辰智科技董事长、中国餐饮大数据研究中心发起人葛建辉 “传统餐饮是线下流量,且数据是被动获取的。外卖餐饮是线上流量,能够主动获取数据。相比而言,外卖餐饮的效率远高于传统餐饮。但是传统餐饮的生命周期远高于外卖餐饮,传统餐饮的产业发展完善,供应链更加契合,外卖餐饮供应链还是一片蓝海,产业有待开发。” ——吉刻联盟创始人史晓明 “2018年一定是品牌之争,也是外卖品牌元年。外卖连锁化不可逆,外卖拼的是效率,挣的是规模利润。接下来,单店盈利能力将会变弱,连锁化、品牌化将攻占用户心智。品牌愈来愈值钱。正如洪七公所说,只有坚持外卖产品主义的品牌才能活下来。” ——外卖头条CEO安神 “在共享时代,要用互联网零售思维做外卖。平台是公平的,我们要学会利用平台规则,改变自己的产品,迎合市场的需要,升级品颜,打造品牌超级IP,用结构化思维实现企业转型,用效率占据市场。没有知名度不可怕,可以先在一个区域的商圈里打响知名度,先让它成为一个区域品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既然决定远行,就要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做外卖靠的就是可靠的供应链。” ——曼玲粥店创始人邓公断 “近距离观察外卖行业,它的营业额60%-70%来自中午的2个小时。外卖市场具有低于堂食10%-20%的平均毛利水平,每个外卖品牌平均20-30个品种。而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食品安全,也让外卖商家们提心吊胆。外卖行业的痛点就在于快速出品、快速复制、快速迭代。外卖市场要应对出品效率、业态分化、品牌化的问题。而这所有问题的本质都是供应链。” ——众美联商城销售运营中心总经理周耀 第一餐讯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外卖认识的变化,外卖市场越来越多的体现经营顾客的需要,虽然外卖与堂食的差别逐渐变小,外卖也部分解决了人们对于场景化消费的需求,但是外卖市场发展仍然有后劲不足的问题,且食品安全很难保证。如今大数据赋能餐饮企业,专业网络订餐成为新型业态,外卖连锁化大势所趋,供应链思维将开启新外卖时代,用供应链的思维做外卖,通过标准化供应链将会实现餐饮外卖行业的爆发式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