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二、详细归纳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还可以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存在并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 传声。声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3)声速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选填“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讲,v固 v液 v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有关,而与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无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 ②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会被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4)人们感知声音的两种途径: ①空气传导: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这种 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 ,它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②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 ,引起听觉。 2.声音的特性 (1)音调:指声音的 。物体在 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符号为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系, 越高,音调越高。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在 之间。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Hz,都不在人能感受声音频率的范围内。 (2)响度: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和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 ,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_______。 (3)音色:音色由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决定,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 的。人们根据_______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 3.声的利用 (1)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声音可以传递 ,也可以传递 。 (2)B超、利用次声波检测台风、地震等就是利用了声音传递 ;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是利用声音传递 。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与乐音: ①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指的是发声体_________振动发出的嘈杂、刺耳的声音;乐音指的是发声体 振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②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 (2)控制噪声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声现象》知识清单参考答案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振动 气体 振动 振动 (2)介质 不能 波 声波 (3)声速 ①不同 > > 种类 温度 340 ②吸收 反射 0.1 17 (4)①振动 振动 听觉神经 ②听觉神经 2.声音的特性 (1)高低 1 赫兹 Hz 频率 频率20 Hz ~20000Hz 20000 20 (2)大小 振幅 远近 大 小 (3)不同 音色 3.声的利用 (1)信息 能量 (2)信息 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①无规则 有规则 ②噪声 (2)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
来自: 昵称47813312 > 《小学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