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名人都在公元220年左右大规模死亡,相信除了小编之外,仍然有很多人好奇。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公元220年左右的死亡时间表: 曹魏:乐进218年,夏侯渊219年,曹操、夏侯惇、程昱 220年,张辽、于禁221年,曹仁、贾诩 223年。 蜀汉:黄忠、法正、关羽、马良 220年,张飞 221年,刘备、马超 223年。 孙吴:鲁肃 217年,蒋钦 219年,吕蒙、甘宁 220年。 按正常的道理来说,他们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寿命同期也很正常的,但这种集中式的在公元220年左右大规模死亡的现象,就令人比较令人好奇了。 小编在查阅了很多的史料之后,发现原来大批的著名人士在公元220年死亡,其实是因为瘟疫。 三国建安年间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瘟疫爆发的时期,有人说这和当时的气候变冷有关系。瘟疫在当时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传染性疾病,以当时的医疗水平,人们甚至没法理解传染的病因,更别提可以医治了。可以这么说只要发生战役,就会发生瘟疫,因为战争过后,尸体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很容易爆发瘟疫的。 瘟疫也是著名的黄巾之乱的一个主要诱因。我们知道张角就是靠给百姓发放救命的符水慢慢的聚集了一批黄巾军。据历史记载,仅汉灵帝在位的十五年间,国家就先后爆发了五次较大规模的瘟疫,其中最后两次就是在黄巾之乱的前后。 瘟疫这现象若没有医疗科技的突破性发展,在当时是全然无法根治的。之所以几年爆一次,是因为传染性疾病一直都在,在灾区的人死的七七八八,瘟疫就结束了,再次爆发不过需要一个触发点。致使到司马炎一统天下,大规模的瘟疫仍然再爆发。所以就算没有战乱,一旦产生病原就全然没法抑制。 建安年间爆发的最大一次瘟疫,通常认为是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那一场。这场瘟疫中,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中也有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四人染病而死,司马朗在前线为士兵治病,染病而死,曹操称霸诗坛的阴谋得逞。鲁肃虽记载卒于任上,但时年四十六岁,病死的因素可能比较大一些。阴谋论者天天黑周瑜,鲁肃,吕蒙的死和孙权有关,孙权都快被塑造成瘟神的化身,这场瘟疫一直延续到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五年,曹丕主动放弃了战略要地襄阳,小编认为这跟大战过后的瘟疫有关系。 刘备和马超死的同一年,曹丕和孙权发生了江陵之战,朱然、曹真、夏侯尚在荆州的部队,均因疫病而损失惨重。 曹操曾写过一首诗《蒿里行》记录当时的悲惨情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中描写出了当时的百姓饱受瘟疫的折磨和战争的摧残,真应了那句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