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三个认知与三个现实

 老板凳1975 2018-05-15

券商市场的剧变已经到来,牌照一边遭受贬值,一边对于中小券商来说更加难以获得;券商用人开始被迫选择“内部培养、从头培养”;券商网点正在密集布局二三线城市。


积极的干预者正在创造符合自己认知的现实;而忽视干预的发生或放弃参与干预的人,选择了无视现实,结果必将遭遇惩罚。

2016年底,我写了一篇文章,叫《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四个更迭》,用来展望2017年的中国财富管理行业:


以权益融资为主更迭以债务融资为主;

以顾问为中心更迭以产品为中心;

移动互联和智能科技更迭物理网点和

传统沟通;

区块链的时代更迭是基础性的。


一字不差,粘贴过来,我认为2017年至今,行业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也符合一年多前的基础判断,且依然延续和强化。


实际上,过去一年多里,那些在上述四个方面缺乏清醒认识、无有效行动的公司,愈发举步维艰,深感事倍功半。


客观规律和行业趋势如是。如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所说,面对现实,否则只会失败。


我们经常会焦虑一件事:应该如何正确思考行业的未来呢?


在过去的半年间,NewBanker对行业进行了集中而大量的搜集性研究。


我们通过覆盖十多个全国性新闻门户、Feeds流APP、搜索平台和社交网络的message/content投放,对中国大陆所有地区的财富管理行业兴趣者、关注者及其关心的议题和事实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上亿展现、千万级点击、上百万信息反馈和上千条精准语意咨询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发现一些基础性的事实。


比如:这个行业到底有多大?客户到底在哪里?客户现在需要什么?从业者们正在提供什么?从业者、管理者们的普遍焦虑是什么?下一步,大家都想要做什么?


听起来,我们所收集的都是行业从业者的主观认知、判断和反馈。


但实际上,Perception is Reality——认知即是现实,认知构建现实


在一个充满纠缠和混沌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的观测和实验、认知与行动,正是让现实成为现实的原力。


我开始坚信,思考行业未来和竞争态势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正是全面观察、并深入参与行业相关利益者、尤其是从业者核心认知和普遍意志的形成机制与过程。


一切的不确定性,一旦被干预,就会走向确定,继而成为现实。


积极的干预者正在创造符合自己认知的现实;而忽视干预的发生或放弃参与干预的人,选择了无视现实,结果必将遭遇惩罚。


那好,回归行业语境,总结上千个业务咨询沟通和上百个行业CEO和高管访谈,在过去的半年间,我们看到了哪些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正在形成的普遍认知呢


简单来讲,集中在三个话题上:


对监管合规的焦虑;

对财富端人才的渴求;

对规模扩张的憧憬。


顺理成章地推演,当大多数管理者形成如此认知之后,未来一年中国的财富管理行业会出现什么样的现实呢?一一对应下来,亦为三点:


一、牌照成本和管理成本持续上升。


被监管者害怕没有牌照会不合规。


因此,他们会更多、更积极地申请或收购牌照资源。监管者则害怕玩家泛滥、违规,于是不断收紧和严苛审批流程。


需求放大的同时,供给被控制,牌照自然会越来越贵。


与此同时,对金融服务业而言,合规本身是一种交易成本。


对监管的焦虑会导致公司不得不在内部体系建设、销售流程管理和总部控制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导致更高的管理成本。


中型规模的财富管理机构,会由于一方面规模不经济、另一方面管理成本无法避免,而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


二、财富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培训体系成为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缺人,大家也都在挖人。结果很自然,现成的人才越来越贵。


但人还是那个人,能力提升和资源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外资银行和个别一线财富管理公司为整个行业培养的管理人才蓄水池,经历了过去近5年的瓜分,需要一个生态恢复的过程。


现在的情况是,原本价值一万元的人,炒到了一万五、两万,但业绩还是一万元的人的业绩。


于是乎,即使组织在其他领域提高了效率和收入水平,但其利润水平却长期难以有效增长。


因此,我们预测:很快,中国的独立财富管理公司会开始像外资银行和优秀的股份制银行一样,不得不产生耐心和决心,去招聘并培养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生、或从业经验3年以内的年轻转行者们。


因为他们发现,只有自己完整的培训培养体系,才能支持公司的人才需求,并在中长期挣到钱。


三、二三线城市成为争夺募资规模市场份额的主战场。


存量市场的战火已燃烧10年。


一线公司在一线城市形成的品牌、人才、资源、客户等聚合能量,是寻求快速规模扩张的新玩家们短时间内难以撼动的。


但任何企业都有边界,离开北上广深和它的老巢,在老玩家品牌、管理、资源跟不上的二、三线新兴富裕城市,新玩家们会有更大的进攻机会。


当大量新玩家开始明白这个道理时,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和人才获取之战,就会很快在一系列GDP超过5000亿的相对富裕城市中展开。


这些城市的一线公司,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进攻和挖角。


这股力量来自其他新起的全国性公司,但更多的,会来自具有本土资源和客户基础的区域型机构。


这三个认识和三个现实,正是我们2018年给到行业管理者们的提醒。


并不复杂,但须面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