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原名陈秀清,是近现代画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的身世是不幸的,从小成为孤儿,后又被卖入青楼,受尽凌辱。但她又是幸运的,偶遇安徽芜湖海关总督潘赞化,为她赎了身,两人最终结为伉俪后,改名潘玉良。 在潘赞化的帮助下,1917年潘玉良在上海师从洪野开始学画,由于她的天赋和勤奋,一年后考入上海美专,1921年考入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从此走上了学习西方绘画的道路,一年后考入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与徐悲鸿同班。1925年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赴罗马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女画家。1928年学成归国,任教于上海美专、中央大学艺术系。1937年重返法国,从此再没有回来。 她是个有性格、有追求、重情义的画家,旅居法国40年却不入法国国籍,一生不与画商签约,为感谢潘赞化的知遇之恩,终生不再恋爱。1977年在法国巴黎去世,葬于巴黎郊外的蒙帕纳斯墓地。 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潘玉良画展,展出了由安徽省博物馆选送的200余幅各类作品,是一次难得的了解潘玉良的机会。经过反复辗转,加上没有很好地得到保护,有些画作毁损严重,经过几年的精心修复,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潘玉良的画风和艺术成就。 站在她的画前,发现她的画是充满个性的。版画、国画、油画各具特色,其中,她的自画像占了不小的比例,让我想起了黄蜀芹导演的电影《画魂》,可能是她那个年代的原因,她只好拿自己当模特了。她曾经在巴黎沙龙画展上获奖的一幅作品就是她的自画像。 她的油画色彩绚丽,尤其是那些花卉,构图和色彩都深受西洋画风的影响,明丽而充满质感。而她的国画线条柔和,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柔情。她独创的玉良铁线融合了中西合璧的画风,使她的画看上去更好看,更具观赏性。她的画参加过许多画展,得过许多奖,但她喜欢的作品却不愿卖给画商。而是珍藏起来,但毕竟她的财力有限,即使有王守义等巴黎的朋友帮忙,她一生中创作的大量画作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有的毁损严重,有的已经流失。但今天我们看到的她各类风格的作品,仍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女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