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高血压,十分普遍,许多人只知道分别用西药安眠药、西药降压片,,得终生用药不知西药安眠药、西药降压片只治标,不能治本,伤肝伤神经。 一年前,一个患者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治疗失眠。患者,女,40岁,几乎都不能入眼,五天睡眠一共可能不到1小时,却根本没有困想睡的感觉。她说,感觉也不是上火,胃口也跟平时差不多,一般般。患者肢倦神疲,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略细弱。 中医辩证:心脾两虚。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中医方药:归脾汤(《济生方》)加减:白术18克,茯神18克,黄芪5克,龙眼肉18克,酸枣仁(碎,最后5分钟下)18克,党参15克,木香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生姜5片,大枣1枚。 服用一剂药,反馈说,好很多,会知道困了。睡了五六小时,只是热气。 原方去掉黄芪和生姜。继续服用。第二天、第三天,已经能睡十小时了,睡得十分深。服用一个月,整个人的气血基本恢复正常。 早在二千年前,中国有一部古医书《内经》称本症为“不寐”或“不得眠”。由此可见,中医是最早认识失眠症的。 在中医治疗方面,治病求其本,主要是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对证下药就标本兼治,根本无需终身服药。 中医应用中药治疗失眠症已有二千年的临床丰富经验,应用的方药擢发难数。 中医病机:多因思虑劳神太过,气血亏虚,或因情志所伤,气机不舒,以及火热内扰、痰浊阻滞等,使阴阳不和,神气不宁所致。不寐指因情志不调,或劳神太过,使阴阳失调,神气不宁所致。 在治疗方面,西医治疗原发病外,主要采用安眠剂治之,但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而且仅是治标之治。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20% 常用药品:布美他尼片 十一味金色丸 西药治疗: (1)一般常用药有安定、利眠宁、多虑平、舒宁等,但不宜长期服用。 (2)可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选用不同用药,如神情抑郁者可选用多虑平、阿米替林、丙咪嗪或泰尔登等;情志偏执者可服用氯丙嗪、奋乃静等。 西医治疗: 首先应查明失眠的原因。治疗应针对导致失眠的疾病,而不是单纯处理失眠。多数失眠患者都可找到一些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法。 因环境改变或兴奋性饮料食物所致的短暂失眠,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持续时间较长的心理生理性失眠可用行为治疗,因为这种失眠常由于不良条件反射形成所致。如有焦虑紧张情绪存在,放松训练通常有效。疼痛或躯体不适所致者,应予止痛等处理。焦虑症伴发的失眠,解除焦虑后失眠可以好转。原发性抑郁症的失眠.尤其是早醒、夜间易醒者,对三环抗抑郁剂如阿米替林有良好的治疗效应。亦可采用多塞平。对于焦虑与抑郁并存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抗抑郁药的失眠患者,可选用阿普唑仑(甲唑安定)。如系精神分裂症的失眠,宜选用抗精神病药。 如查不出可治的失眠原因,在使用催眠药物之前应先试用非药物性措施。如改变晚上喝茶、喝咖啡或饮酒等习惯,定时作息和上床,下午或夜晚作中等量运动,试行全身放松或自我暗示,都有可能改善睡眠。气功、针灸亦可选用。 如失眠严重,必须使用药物催眠时,应首先考虑对睡眠模式干扰较小的药物,并须限制长期给药。苯二氮zhuo类如氟西泮、替马西泮等可首先考虑。对有药物依赖倾向的患者可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催眼药的选用可根据失眠的类型来决定,如入睡困难应选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如司可巴比妥等。过去常用的甲喹酮(安眠酮)因易成瘾,而且可由于突然撤药导致谵妄和癫痫发作,故已少用。 安眠药中毒是由于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而导致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病症,表现为嗜睡、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明显的呼吸抑制。 |
|
来自: 梅兰co8bd95u0d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