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内容摘录如下: 问:你是怎么认识马云的?
答:1999年5月,我和马云第一次见面。我的一位台湾朋友说:“崇信,你要去杭州见下马云。他有点疯狂,不过……”我朋友当时正努力向马云推销自己的公司,我当时在一家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
问:当你加入的时候,他的业务量做到多大? 答:我们的收入为零,但我们拥有大约2万8千名注册用户。当时,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大约为1000万。今天,我们拥有6亿用户。
问:对于加入阿里的其他中国大陆人来说,你是不是圈子之外的人? 答:我是他们圈子之外的第一个人,也是团队中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人。
问:那当时一定有些微妙。 答:我知道我还在学习之中,我不想变得格格不入。我知道自己拥有别人不曾拥有的知识,人们应该信任并尊重我。所以,我很自信,也感到很舒服。我不会假装做一切事情。我知道我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马云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他是个包容的人。阿里巴巴有18位创始人,你有没有想过?本可以只要他一个人是创始人就行了。
问:回想15年前,除了成立公司之外,你觉得你对阿里巴巴的成功所做的最大贡献都有哪些? 答:也就那么多了。直到今年年初,我都一直担任公司的CFO。我曾短期担任过首席运营官。不过只是名义的职位而言,我没有做过任何运营的事。我就是CFO,负责融资,以及安排如何花费融到的资金。例如,当我们决定做淘宝时,我将其公司结构定位为与软银开办的合资企业,这样我们没有就必要去做公司合并的事情。我们知道这将剥离大量亏损,但我们不想拖累公司的其他业务。我参与了每一宗融资和并购交易。但我不认为那是贡献。在融资方面,我将自己看作销售员。如果是好产品,本身就好卖。
问:现在你与马云如何一起工作? 答:马云在杭州工作,而我在香港。我们从未在一个地方一起工作过,但我们每天都会通电话。这些年来,我觉得真正行之有效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够彼此分享的坦诚态度。我可以批评他,他可以批评我,当然我们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这点至关重要。我记得有时与他在电话中据理力争时,会激烈程度争吵甚至挂他电话。他对我也是一样。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么做是出于保护公司的利益。
问:你还记得有什么未达成一致意见吗? 答:当我们收购雅虎中国时,被收购方的业务不是很健康。有些事情需要解决,就谁应该参与进来以及如何定位被收购方,我们碰到了一些问题。
问:岁月如何改变了马云? 答:我认为马云的性格没有发生变化,但他对员工管理及业务管理的理解已经有了大幅提升,达到更为成熟的水平。马云非常聪明,他能很快就学到真本事。一开始他是一名说服自己的学生过来为他打工的企业家,后来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全球商界领袖。我不把这叫做转型,我更愿意称之为进步。每年他都有进步。顺便说一句,公司的每个人都有所成长。我也有进步。我想,与十年前的自己相比,今天的我更好。
问:陆兆禧如何加入阿里高级管理层? 答:陆兆禧2000年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是我们收购的一家网络传真公司的广州代理。那也是阿里巴巴开展的首次收购,或许也是我们最为成功的一次收购。我们收购它的原因不是希望得到那家公司,而是希望得到那里的人才。他一路走来,真的是靠实干,一步一步实现晋升。他的首份工作是广东大区的销售经理。
问:你是否曾与陆兆禧一起工作过? 答:通常情况下,我和他没有在一起工作。我负责财务,当时我们的唯一业务是B2B,而他负责销售端的事情。当我们决定将支付宝从淘宝剥离出来,独立成立一家公司时,这是我与陆兆禧第一次一起工作。马云让陆兆禧担任支付宝CEO,他请我担任董事长负责监督这项工作。这是我们俩第一次正式一块儿工作。
问:现在你们如何一起工作呢? 答:我们在工作上是合伙人关系,因为我们内部实行合伙人制度。所以,我视陆兆禧为我的商业合伙人。合伙人制与公司制在架构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当你有了合伙人时,你得与合伙人沟通决策事宜。你不能要求或命令对方怎么做,解决问题基本上靠讨论,有时候还有争论。在我看来,现在陆兆禧比半年前刚担任CEO时感觉好很多。回想当时的情况,我觉得他可以将我视为马云的合伙人。我是创始人,他不是。这是2013年5月的情况。现在,他是CEO,他该是那个发号施令的人。换成我,我可能会这么想:哎呀,如果我发号施令,陆兆禧会不会挑战我,毕竟他比我资历老点。
问:你多长时间去一次杭州? 答:每个月都去。因此,这是一种良好的工作关系,我认为这之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内部实行的合伙人制度。
问:董事会的情况呢?你是董事局执行副主席。陆兆禧是董事会成员吗?
答:陆兆禧现在不是董事会成员,但是如果我们上市,那么CEO很有可能进入董事会。我们仍然维持2005年雅虎入股阿里时的董事结构。我们只有四名董事会成员。马云和我,其他两名董事是软银孙正义和雅虎派的代表Jacqueline
问:让我们回到“你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现”这个问题上。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现的?成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热门的互联网公司的领袖,马云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哪些历练?马云有导师指导吗? 答:我认为马云背后没有导师。但是,我想马云今天之所以所取得了那么多的成就,并赢得人们的高度尊敬,是因为他是一名教师。在我看来,教师出身的成功企业家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善于沟通。优秀的教师都能与学生做到很好的沟通。还有他们给人留下有说服力、让人信服的印象。第二,教师真正关心他人的发展,他们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变得更好。而处于公司领导位置上,你需要做的是发展管理层——让他们变得更好。最后,教师愿意将自己的自豪感埋在心中,愿意聘用比他们更出色的人才。如果你去参加高中同学聚会,此时你已经功成名就,看见了自己的高中老师,她很高兴看到你的巨大成功。教师总希望自己的学生变得更好。所以,作为教师真的需要自嘲的性格,引进比你出色的人才,从而促进公司发展。公司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公司的领袖们不与公司一起成长。马云总能招聘优秀人才,促进公司发展。
问:上市会如何影响你们公司的文化? 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时,需要奋力保护我们文化、确保我们的合伙人制度。在这点上,我认为没有商量的余地。
问:马云说过当他辞去CEO让年轻人上位。你如何看马云现在的角色在未来几年的发展? 答:他说过,他辞去CEO职务,是他想在战略上花更多的时间。他是董事会执行主席,所以他还是公司的高管成员。他还希望花时间思考公司未来5到10年的发展情况以及那些可能不会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比如,云计算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也不是我们的主要业务部门,而马云却一直支持这块业务。还比如社会责任方面,他会确保我们不能忘记回报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工作的组成部分。
问:所以他没有放慢脚步? 答:没有。作为公司的组成部分,他那么忙,那么投入,那么身体力行,每个人都不可能放慢前进的步伐。我们都有强烈的责任感,觉得慢下来就如同放弃自己的责任。
问:能不能谈谈首次公开招股(IPO)的情况?
答:什么IPO?
问:作为执行副主席,你觉得未来三年,你如何以新的方式与马云合作呢? 答:我现在负责战略投资,可以和马云在业务上有更多的交流,在此之前,说老实话,我感觉有点孤立,我负责公司财务,而马云不干涉任何与财务相关的事。 但现在,我有很多事情想跟马云交流,因为当我们寻找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时,我们是否从战略角度看待它们……之前我跟他谈过不少这方面的话题。我想和他交流。我想听听他的意见。我也和陆兆禧以及其他业务部门沟通。所以现在我感觉我参与业务的程度有所提高。
问:哪些战略策略是你们确认要去实施的? 答:我们正在进行国际化的尝试,而用户从PC转到移动互联网是大趋势。如果我们在这点上把握不准,可能会带来难以承担的后果。为获得用户而寻找可行的办法是迫在眉睫的事。
问:尽管一些年前你在美国做过一些收购事件,但你负责的绝大一部分投资都在中国完成的。你们能通过收购方式在美国开展更深入的业务吗? 答:我们超过九成的业务在中国,所以我们从中国开始做起并利用收购和投资满足业务增长。这样,我们所做的大部分业务都发生在中国。在大陆之外的地区开展收购,籍此扩大业务,我们会十分谨慎。显然,其他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问:马云热衷慈善事业。那么,你的个人兴趣是什么呢? 答:我现在利用业余时间在做一项项目,我给香港男子长曲棍球队提供赞助,但我不认为这是一个慈善项目。他们将参加在丹佛举办的世界锦标赛。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40支球队展开竞争。我高中、大学时都玩过长曲棍球,还曾是大学校队成员。当然我当过四年的替补。但是我热爱这项运动。我认为这是我所了解的最伟大的一项运动。我的孩子们也玩这个,我对这项运动充满了激情。因为香港大学生参与长曲棍球项目是一种传统,香港还建立了自己的长曲棍球联盟。去年我加入了这个联盟,我似乎回到了20多岁的时光,和比我年轻很多的球员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该项目的世界锦标赛每四年举办一次,2014年香港将组建一支队伍,选派23名球员前往丹佛。我告诉这些球员,我将成为他们的全程赞助。我会支持他们,并且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我只是喜欢这项运动。我只想把香港展示给世界,算是我对香港所做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