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文:
《伤寒论》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炙,去皮)、生姜(切)、半夏(洗)各半斤,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上药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每服一升,温服,一日三次。
方义:厚朴苦温,行气燥湿、宽中消满;生姜、半夏辛温,行气散结、化痰导滞。人参、甘草甘温,补益脾气而助运化。诸药配合,补而不壅,消而不损,为消补兼施之剂。但本证腹胀满,是以有形痰湿阻结,气机壅滞为主,因此燥湿化痰行气消满之药的用量大,而补脾益气之药的用量小,可以称作补三消七之法。 加减化裁: 兼表者加苏叶、藿香; 兼胃热吐逆者加黄连、苏叶; 气滞较甚者加腹皮、陈皮; 兼食滞者加焦三仙、砂仁; 兼中阳不足者加干姜、荜拨;兼痞者加枳实、白术; 兼胸胁胀满者加青皮、香附; 兼气逆而痛者加吴茱萸、官桂; 兼血瘀者加莪术、赤芍; 兼便秘有热者加枳实、大黄; 若气虚不明显者可酌减人参,反之可酌加其用量。

名家各论:
1.《注解伤寒论》:和脾胃而降气。 2.《成方切用》引喻嘉言:益胃和脾,降气涤饮。 3.《医方集解》:补虚散滞。 4.《金鉴》:消胀散满,补中降逆。 5.周凤歧:遇脾虚作胀者,辄借用之。而脾虚夹积,泄泻不节,投之犹有特效。 6.王孟英:古今治霍乱者,从未论及此方,余每用之以奏奇迹。
类方鉴别:《伤寒论》提到腹胀满共有三处,三个方子三个类型: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 2、调胃承气汤(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3、四逆汤(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方证
1.腹胀满,饮食不佳,精神疲惫,肢软无力。 2.苔薄白,脉缓。 现代临床应用:以腹部胀满为主诉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扩张、功能性消化不良、过敏性肠炎、肝硬化腹水,妊娠恶阻等。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 1.《伤寒论》: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 2.《圣济总录》:伤寒心腹胀满。 3.《张氏医通》:胃虚呕逆,痞满不食。 4.《胎产心法》: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