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市三院横向骨搬运技术打破“魔咒”,造福糖友

 SETSAIL2es3s8q 2018-05-16

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血管狭窄导致肢体远端出现坏死、感染,严重了会致残或致死,一直是困扰着无数患者和医生的医学难题。没有合适的治疗手段,截肢成为阻止坏死继续进展的无奈之举。

截肢?!

  一个患者和家庭无法接受的选择。艰难而无奈,有时候却不得不选。

骨横向搬运技术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创伤骨外一科开展的神奇新技术——骨横向搬运技术,为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带来了保肢的希望。

  近日,该院创伤骨一科团队再次成功应用Ilizarov横向骨搬运技术为一位严重糖尿病足患者保住了肢体。

患者入院时足趾坏疽,面临截肢

  77岁的刘大爷(化名)是“老糖友”了,已经形成严重的糖尿病足,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足部发生溃疡和坏疽,按照传统治疗思路,少不了要面临“截肢”了。

  认真评估过刘大爷的身体情况后,主诊医师李来峰认为可以为他实施Ilizarov横向骨搬运技术,保住患肢、保全肢体功能是很有希望的。

  经过手术前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系列治疗准备工作,手术成功实施。刘大爷的肢体保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与观察,刘大爷的糖尿病足症状缓解,患肢血运良好,坏疽消减,手术效果十分理想。

  据主刀医师李来峰介绍:Ilizarov横向骨搬运技术通过牵张而再生新血管,从而改善肢体血液循环,最后保肢或者延缓截肢,是目前治疗糖尿病足、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引起的足部感染坏死最有希望的技术。市三院创伤骨外一科开展该技术已经1年多,期间为数例糖尿病足患者保肢成功。

骨横向搬运技术影像

清除坏死组织后

患者术后

横向骨搬运的原理,了解一下:

  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技术,由陈中伟院士命名,源于伟大的前俄罗斯天才教授Ilizarov 教授的张-应力法则和自然重建再生理论,也有减压学说和一氧化氮学说等理论依据,2000年开始在国内应用于脉管炎患者临床治疗获得成功。目前,已经有专家在治疗双下肢缺血性疾病过程中,惊喜发现,另一侧较轻的患肢奇迹般提前愈合,给临床带来新的启发!而富血小板PRP 技术因富含生长因子,已经证实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专业的技术团队

  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这1年多里,创伤骨外一科手术团队数次改进手术技术,加强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通过与国内权威专家积极沟通,不断学习改进,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病人术后舒适,且经过术后效果追踪,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