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滴乌头药酒就可以致命,任何服用乌头类药材的行为都是以身试毒

 hercules028 2018-05-16

重庆药酒群体性中毒死亡事件罪魁祸首果然是“乌头碱”

日前,重庆璧山区一酒楼发生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顾客在饮用自带的“药酒”后发生群体性中毒和死亡事件,15人中毒,其中五人不治幸身亡。

事发后,中毒原因却迟迟没有公布。

但是笔者在看到新闻报道后第一时间就做出判断:不需要更多证据,仅凭“重庆(中国西南地区)”、“药酒(酊剂)”和“群体性中毒和群体性死亡”这三个关键词,就基本可以确定是“乌头碱中毒”。



理由很简单,有且只有乌头碱中毒才会以“酊剂”的形式造成群体性死亡事件。目前,不可能有第二种毒药可以造出这种孽。

果不其然,根据5日最新消息,中毒原因已经“查明”,肇事的毒“药酒”含有一种称为“雪上一支蒿”的中药材。



雪上一支蒿,包括几种植物,是毛莨科200多种乌头中的几个。其中含有的毒性成分跟乌头、



附子



一样,主要是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

乌头碱中毒性群体性死亡,带有明显中国标签的悲剧

虽然乌头类毒性植物广泛分布在全世界,历史上,很多传统医学都将这类毒性植物用作药物,也深知其含有剧毒成分,不乏用它来投毒杀人的故事。

因而,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时代赋予其一些邪恶的名号。比如,据说其毒素涂抹箭头上足以杀死恶狼,因而被称为“狼毒(Wolfsbane)”。




由于其盛开的艳丽的花朵像一顶帽子,因而在欧洲中世纪也被称为Monkshood,可以翻译成“魔鬼头盔”

因为其毒素可以引发回肠剧烈痉挛导致剧烈腹痛、呕吐腹泻,在我国“主产区”的西南地区,它有时也被称为“断肠草”(很多种有毒植物都被称为断肠草)。

但是,今天,世界上乌头碱中毒基本上仅见于传统医学仍被大肆弘扬的我国和印度。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欧美,仅有极少数误服新鲜植物中毒的案例。

在我国,乌头碱中毒更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中毒原因最常见的是服用含有乌头(草乌、川乌),附子,以及其他乌头类植物比如这次肇事的雪上一支蒿等中药材的中药汤剂。

但是,发生乌头碱中毒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却是和乌头泡制的药酒(酊剂)。群体性死亡主要见于使用草乌(云南)、附子(四川、重庆)作为食材用于烹饪的群体性中毒事件。

像本事件,群体性饮用含乌头碱的药酒导致群体性中毒群体性死亡,令人匪夷所思。药酒嘛,自然应该用于“病人”,怎么可以当成一般性酒饮料?当然,这是由于民间乌头类药材可以强身壮阳的认识误区。

乌头碱为什么如此恶毒



乌头类植物虽然含有很多生物碱类成分,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是C19-二萜生物碱。

这类植物全株都含有这些毒素,各部位含量根和块茎>花>叶和茎。而且,具体到某种“药材”的含量,随具体种类、产地、采收时间,以及是否经过炮制而存在巨大差异。

乌头碱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影响细胞膜上的电压敏感钠离子通道,引发神经、心肌和骨骼肌等可兴奋组织动作电位的改变。

因此,乌头碱首当其冲的是神经毒性。临床表现为神经感觉(面部、周围和四肢感觉异常和麻木),运动(四肢肌肉无力)异常,或者两者都有。

心肌兴奋性的改变,迷走神经介导的胆碱能递质的改变,以及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腹内侧核导致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等多重原因,乌头碱也表现出显著的心脏毒性。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胸痛,心悸,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心室异位,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

由于乌头碱的作用,乙酰胆碱可以神经节后胆碱能神经释放,诱导回肠强烈收缩,表现出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毒性反应。

其中,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乌头碱毒性剧烈,人体致死剂量估计在2毫克纯乌头碱,少到5毫升乌头碱酊剂(最极端的例子是8滴乌头酊剂-药酒导致中毒死亡)和1克野生植物都可以导致死亡。

虽然,乌头碱类毒性成分经过浸泡、加热(100℃,160℃以上减毒更显著)等炮制过程可以转化成低毒甚至无毒的成分,炮制最高可以减毒99%。但是,服用低到10至16克炮制过乌头制成草药汤剂仍可以中毒死亡。

含有乌头类中药导致的中毒



由于人们普遍相信乌头类植物具有很多药理和保健作用,比如,可以除“风”,祛“湿”,缓解疼痛,提高免疫力,增加体力,并可以作为强身壮阳的滋补品,因而被广泛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但是,乌头类药材的药效作用(有证据证明的包括止痛、强心)本质上就是其毒性作用,而且治疗指数(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比值)非常低,因而非常容易中毒。

据文献报道,即使没有专门使用乌头,仅仅是药材被乌头类植物污染都可以造成中毒。

但是,正规的乌头类药材毕竟是经过炮制的,虽然引发中毒的案例多,但是却不容易造成死亡。香港一份研究中,乌头碱中毒总的住院死亡率只有5.5%。

乌头、附子药酒为什么特别容易中毒

高毒的乌头碱类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高酒精浓度的酒。

因此,用乌头附子等药材泡制的药酒(酊剂)更容易含有大量乌头碱。

草乌、川乌、附子,包括本事件的罪魁雪上一支蒿等泡制的药酒在治疗“风湿骨痛”方面确有可靠疗效。无论是中医,还是民间,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有效性”而枉顾其毒性,随心所欲的加大药材用量。

而且,民间私自泡制药酒使用的多为自己采收、没有经过(正规)炮制的药材,乌头碱含量更高。

因此,用乌头类中药材泡制的药酒乌头碱含量往往很高,容易引起中毒。

如前所述,文献报道的最极端的例子是仅服用8滴药酒就导致中毒死亡。

因此,喝这类药酒简直是用生命碰瓷乌头碱的致命毒性。

乌头、附子作为膳食用途导致的中毒

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人们不但相信乌头类可以治病,还普遍相信其保健作用,因而还被经常用来烹制膳食或烹制生鲜草药汤。

跟泡制药酒一样,民间作为食材用于烹饪,使用的也往往是没有经过炮制的“天然”植物,乌头碱含量要高得多,而且具有不确定性。

加之,民间使用的剂量不受控制,非常随意。在一项研究中,作为烹饪食材,民间习惯性用量为50~500克(烹饪饮食经常供多人),远高于“食谱”上提供烹饪用3~30克的推荐。

因此,乌头类烹饪食用特别容易中毒,容易造成死亡。也是造成乌头碱群体性中毒、群体性死亡的最常见形式。

中医不除,这类悲剧不止

如上所述,目前世界范围内乌头碱中毒几乎仅见于中国,国际上的相关文献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

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普遍相信中医,因而相信这些剧毒植物具有神奇的药效和保健作用。

因此可以说,这只要中医及中医思维不除,这类悲剧不止。

最后,提醒人们,乌头类药材确有一定止痛、“强心”效果。但是,这些所谓药效本身就是其毒性反应。任何服用这类剧毒植物的行为都是以身试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