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 | 多亮点提升应考文品级(上)

 老刘tdrhg 2018-05-16


  

 善于选点,精雕细刻 


  人们在拍照时,都十分注意选取一个好的角度。拿拍摄人物来说,可以正面拍,可以侧面拍;可以俯拍,也可以仰拍……而选择一个配有背景的好角度,拍出人物的表情神态,这对摄影者来说至关重要。作文也同摄影一样,要讲究角度。选取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往往能决定一篇作文的优劣。而选取角度的关键是要从自我出发,选择能深刻揭示题旨、有社会价值、自己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所谓“从自我出发”,就是选择的写作角度一定是自己有话可说、有理可论的,而不能选用陌生角度,以致心中无数,言不由衷。那么,怎样选取最佳的角度呢?

  

  一、角度要小


  选择的角度太大,必然涉及面广,容易泛泛而谈。角度小,集中一点走笔成文,效果常常会好得多。角度要小,就要善于抓住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具体领域,由此入手,联系实际,生发议论,讲清道理;如果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取材芜杂散乱,议论必然顾此失彼,结果也就难免文浅意散了。

  

  二、角度要新


  所谓“新”,就是不落俗套。对同一个问题和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见解也就不同。有些作文,一看似乎在哪儿见过,原因除了材料陈旧之外,主要是写作角度不新,无法表现出新意来。所以,只有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发现事物新的特点;从新的角度分析事理,才能获得对事理新的认识。自然,作文要出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思想,同时在语言上也要有所创造,力求达到“创意语言,皆不相师”的境界;此外,具备丰富的知识,这也是发表新观点的重要条件。

  

  角度小和角度新,是衡量写作角度好与坏的两个标准。考生在打开思路后,会发现多种写作角度,因而要确定最佳角度,就必须对可以入题的角度作比较和筛选。

  

 精准扣题,凸显主旨 


  点题、扣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出作文的题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高考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行文和题目的关系。

  

  一、标题扣题明主旨


  所谓标题扣题,就是在作文的标题中嵌入体现话题或观点的字眼,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明确作文的中心主旨。

  

  二、题记扣题增美感


  在作文的开头加上题记,多年来很受考生的青睐,可以增强作文的美感,但更主要的是有助于尽快扣题,点明作文的题旨。

  


  三、段首扣题亮凤头


  段首扣题,即开篇切入,就是在作文的开头部分点明作文的话题或中心主旨。如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记叙文开篇点题,散文开篇点明“文眼”等。

  

  四、内容扣题丰猪肚


  内容扣题,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一唱三叹,反复扣题,即在作文中多处使用一句话反复点明话题。这句话可以是一句议论,也可以是一句抒情。处处点题,增强作文的凝聚力。

  

  五、小标题扣题显清晰


  小标题扣题就是将作文的主题(中心、观点)从几个不同的侧面加以阐述,组成几个相对完整的意义段,然后给它们各加上一个简洁、醒目的标题。它的好处至少有两点:一是条理清晰,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二是能打破时空,为考生选材提供便利。

  

  六、结尾扣题更有力


  结尾扣题,即在作文结尾点出作文中心,与题目相呼应。题目也可以直接在结尾出现,既紧扣题旨,深化论述,又使作文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谚语、成语、俗语、古今诗文等,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常用的引用形式分两种:①直引式,即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②修饰式,即引语在文中作定语,以修饰语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证的观点或作文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中自然和谐,融为一体。

  

  一、如果引用的是文言句,最好能稍加解释,不必字字落实,以意译为主;同时,联系观点,加以阐发。如《交友之道》一文谈及“交友之道,在于付出”:“‘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子路面对朋友作出的许诺,车马皮衣,和好友分享,即使破旧了,也毫不感到可惜。因为交友之道,在于付出。当然,付出的不仅仅是车马皮衣等物质,还应该包括真情实意、精神上的支持等。”在解释了子路的话之后,对其中涉及观点“付出”的有关内容,再稍加阐释,论证分析就很到位了。

  

  二、如果引用的是白话文的通俗语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不存在障碍,我们就要抓住引文中的关键词句——与论点密切相关的内容来加以分析,把它的内容更明确地揭示出来。如果其中用到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便要作一些论述,使论据含义清楚地显现出来。如《交友之道》一文谈及“人贵在相知”,引用了下面一些名言,并作了进一步的阐释:“罗曼·罗兰说过‘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友情在我们生活中,就像黑暗中的火光,在失意灰心的‘黑夜’,格外珍贵——它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才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前一句话是原文引用,后一句话则抓住了“照亮”“黑夜”“光亮”等字眼,揭示了它们的含义,点明了友情的珍贵。


 运用修辞,增强美感 


  一、熟悉各种修辞的内涵及其基本作用

    

  考纲要求考生掌握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有不同的特点,要正确使用,就得真正理解它们各自的内涵和作用。如比喻,两者须是性质不同,且存在相似之处的事物。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事物最具神韵的地方,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打比方,才容易让读者领会其妙处。如《荷塘月色》中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作者就善于抓住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特点,拿舞女的裙作比。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不仅表现了“荷”的形态,还体现出它清峻、雅洁、飘逸、灵动等魅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这里比喻手法的成功运用,远胜千言万语。又如,在一篇文章大量的道理阐述、典例论证基础上,顺势来上一句“对此,朋友,你觉得呢”之类的反问,会更自然地引发读者的思考,从而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二、因情而定,依需而作


  修辞的使用是为了绘景、言事、抒情之所需,是为了将抽象深奥的理、难以描摹的景、一言难蔽之的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不是胡乱堆砌各种修辞,给人留下矫揉造作的虚伪之感。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有一个情节:一个拿着高级俸禄却又不为国家作贡献的官员,面对上级提出的问题不敢作答。为了表现出他害怕被撤职的忐忑不安的心理,作者写道:“他像一条泥鳅,不住地四下张望,故意躲避直接的答复,他潜意识地感觉到危险正在逼近。”这个比喻句,就极其形象地刻画出了该官员的丑恶嘴脸,作者对此官员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处理,肯定比写“这个可恶的家伙,此刻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更加出彩。



选自:《作文周刊》高考版2018年3月报


   2018高考作文热点冲刺   

   助你成就高分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