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关系学: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陈怨蜚 2018-05-16

孟子关系学: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告子上》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仁心。

在此,孟子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所以孟子认为仁政是天经地义的。这一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这一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倒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也是孟子仁爱思想的主要体现。

世上的问题大多起于纷争。文人争为名,商人争为利,勇士争为功,艺人争为能,强者争为胜。争本身并不是坏事,它能促使人向上,促进事业的发展。但是争也要合乎规矩,不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干损人利己的事。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后,接着又在渑池会上巧妙地跟秦王争斗,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赵惠王见他功劳大,就提拔他做了上卿,地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这样一来,廉颇可恼火了,他对人说:“我在赵国做了那么多年的大将,为赵国立了很多的战功,而蔺相如本来是一个出身贫微的人,只说了几句话,就把职位摆在我的上边,我实在感到没脸见人。”他扬言:“我要是遇上蔺相如,一定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廉颇这些话后,就处处忍让,尽量不与廉颇见面。每天上早朝时,他就说有病,躺在家里不去与廉颇争位次。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刚巧遇上廉颇,就连忙驾着车子躲开他,蔺相如身边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都很气愤,说蔺相如太软弱、畏缩了,不用说是他,就连在他身边任职的人也感到羞惭,于是大家都说要离开他。

蔺相如坚决不让他们走,并向他们解释说:“你们想想看,秦王那样威严,我仍然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当众斥责他,我蔺相如再软弱,也不会惧怕廉颇将军。我只是在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我们的文臣、武将能同心协力的原因。我与廉颇将军就好像是两只老虎,两虎相争,结果肯定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采取忍让的态度,首先是考虑到国家的安危,然后才是个人的私怨呀!”

没过多久,这些话就让廉颇知道了。这位老将军对于自己的言行,感到既悔恨又惭愧,于是,为了表示自己认错改过的诚意,就脱掉上衣,背着荆杖由宾客领着来到蔺相如家里请罪。一见到蔺相如,老将军就恳切地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阔的胸怀之至此也。”意思就是说:我这个粗鲁的人,却不知将军对我是如此的宽宏大量啊!

从这以后,蔺相如和廉颇这一相一将,情谊更加深厚,最终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通力合作,尽心尽力地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廉颇开始的“争”,是因为他对蔺相如并不了解;同时,他这种“争”也是光明正大、讲究风度的。而蔺相如则以更为博大的胸襟和高风亮节的气概把廉颇给征服了,从而把他“争取”了过来。他们这种君子之间的“争”与“和”,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很多人认为,生活就像一场争斗。实际上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真正的有眼光、办大事的人,他们从不把精力浪费在斤斤计较的小事上,更不会本末倒置地去与人相互争夺。他们的胸怀和风度,当然也能使对方折服。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尔德林。当时阿姆斯特朗说过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这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一个记者突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很特别的问题:“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注视下,有点尴尬的奥尔德林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君子之学是为了进德修业,修身养性,与人无争,成人之美,与世也无争。身为现代社会的人们,虽大多都不讲什么“君子风度”,但“游戏规则”还是要遵守的,否则,将会落得四面楚歌,被“请”出局。

感悟; 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著名哲学家劳思光说:“孔子代表中国儒学之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学理论之初步完成。就儒学之方向讲,孔子思想对儒学有定向之作用;就理论体系讲,则孟子是建立较完整之儒学体系之哲人。故在先秦哲学家中,孟子有极为特殊之地位。中国文化精神以儒学为主流,而孟子之理论则为此思想主流之重要基据。” 孟子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的区别:孔子的观点是“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孟子的观点“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人生贵在知道取舍,若想达成重要目标,亦即有所作为,那么首先就须有所不为,就是放弃一些次要的目标。否则最后很可能一事无成。我们应该向那种一生乐于助人,不知害怕,既无野心又无抱怨的人致敬。具有这种素质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知道何事不可为,何事可为。


(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