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官窑祭器

 RK588 2018-05-17


 

    中国古代历来有敬天尊祖的传统,清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使这一传统更加规范和制度化。清世祖顺治十年谕“国家典祀,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捡束身心、竭诚至敬、不梢放逸”。


清雍正天蓝釉双龙耳瓶

    公元1723年即位的清世宗雍正皇帝,精力充沛,事必躬亲,特别相信天地感应之理,在其当政的十三年中无论大祀、中祀无特殊情况都亲自恭祭。雍正四年旨“国以民为木,民以食为天。朕即位以来,念切民依,举行耕籍之礼弹极精诚为民祈毁于上帝。乃雍正二年三年、耕田叠产嘉禾。有至一茎九穗者⋯⋯皆硕大坚好,此八穗九穗之数,岂非人力所为,天地感应之理。肤见最真切。⋯⋯即如前青海蠢动,佚为边睡忧虑,虔祷于宫中,不数旬而捷一音即至,疆园宁溢。近儿雨泽稍想,肤在宫中献祷,减膳修省,虔诚叩恳,不数口而甘霖大沛,禾稼有秋,此皆近年以来,联亲行新验之事。”雍正认为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和雍正四年旱灾的解除是因为他本人虔心内省,祈祷祭祀的结果。所以他特别重视祭祀活动中的每一步骤,曾说:“联遇斋戒之日,至诚至敬,不但殿庭安设铜人。即坐卧之处,亦书斋戒牌,存心做惕,须臾勿忘。”并于雍正五年谕“至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裹慢,即非致斋严肃之义。考明代祀典,凡陪祀及执事之人,有悬祀牌之例,今酌定斋牌之式,令陪祀各官佩着心胸之间,使触目敞心,格恭周懈,并得彼此观瞻,益加省惕。⋯⋯著传谕各部院人旗并直省文武官员一例遵行。”从此时起恢复明代将斋戒牌悬挂于胸前的礼仪。在此之前清代的官员们只是在斋戒之日领取斋戒牌陈放于厅室摆摆样子而已,雍正以前多为木质,不很讲究,由雍正五年开始要求悬挂干胸,创烧了装饰效果极强的彩瓷斋戒牌,乾隆朝极为盛行,此后历朝皆有烧制。它是由约1厘米厚,2寸长方或椭圆形的瓷板烧成,两端有孔,可系绳穗随身佩带,瓷板中心白釉上墨书汉字“斋戒”二字,背面相应处书满文“斋戒”几字,周边环绕彩色装饰带,有青花、粉彩、斗彩、青釉、窑变釉等诸多的装饰品种。清代凡遇大祀,前二日,“不理刑、不办事、不燕会、不听音乐、不扫墓”,斋戒之日,由内务府礼部太常寺根据参加祭告人员的名单领给斋戒牌。


清乾隆粉彩加料彩葫芦形斋戒牌

    清代雍正朝的祭祀礼仪承袭明代,每一步骤严格而规范斋戒、陈玉帛、荐牲、用乐、祝版、祭器、祭品。除了其中第一步骤,主要“检束身心”以外,余下的所有步骤都需耗费大量资财,需用上百匹的各色布帛、上千头的牲畜、家禽以及数以百计的祭器和极其丰富多样的祭品。牛、马、猪、羊、鹿、兔、鸡、鸭、鱼一并俱全。干鲜果品瓜果梨桃一样不少,光是祭品中的五谷杂粮有“麦、面、荞麦、黍、稷、稻、梁、米、沉香、真香、粳米”等多种。这些祭品是需用容器来盛装的,历来用于盛装祭品的器皿,被称为祭器。不同时代的祭器质地大不相同。唐宋时期,祭器多以金、银、铜、玉制作以示贵重。明洪武二年,朱元璋规定“凡祭器皆用瓷。”从此,皇家祭典的主要祭器被官窑瓷器所替代。


清雍正粉青釉尊

    清代从康熙十年开始,官窑开始奉造大批的祭器,每年分春秋二季抵运进京。雍正时,宫中设有太常寺衙门,坛庙祭祀一应典礼备办陈设均由太常寺负责安排。“凡祭祀各坛庙所用盛福酒龙瓶爵盏,盛昨肉龙盘,系本署收掌,如有损缺行文工部,照样描画,转行江西省,烧造解送”。“凡各坛庙需用器皿,俱由工部成造,收贮神库,各有定数,本寺官时行稽察,如有损坏行文工部修理⋯⋯其所用瓷器不敷,行文工部,转行该省预期照式烧造”。


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

    众所周知,雍正朝官窑瓷器的烧制从数量上来看,由于仅存十三年,上不抵康熙,下不及乾隆,但究其质量,有清一代年无人能及,特别是单色釉瓷器的烧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颜色至精至纯,件件釉质光润清澈如镜造型,胎质、烧制工艺、施釉方法都十分讲究,将单色釉的制作水准发展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雍正十三年,著名的督陶官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列举的当年贡御的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57个品种,其中列举的单色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米色、仿白定、梅桂紫、海棠红、茄花紫、梅粉青、骡肝、马肺、天兰、霁红、鲜红、宝石红、霁青、青釉、浇黄”等。


清雍正仿哥釉塑贴三羊瓶

    据《大清会典》记载“祭器用陶必辨其色”。在多彩多姿的雍正朝单色釉品种中,只有青、黄、白、红、兰为主色的单色釉,可以用做祭器。“圜丘、祈毂、常零用青。方泽用黄,日坛用赤,月坛用白,社稷、先农用黄”。当时规定天坛用青釉瓷,地坛用黄釉瓷,日坛用红釉瓷,月坛用白釉瓷。祭器的色泽需与祭典主题相符合,还要与皇帝、官员、乐手们的服装相一致,用以烘托其隆重的气氛。


清雍正黄地绿彩海水白鹤纹碗

    祭天是最大的祭祀活动,天坛主青,窑祭器有“青瓷碗1个、背瓷盘28个、青瓷酒尊1个、白瓷壶1执、白瓷爵1只、白瓷盘1面(壶、爵、盘系光禄寺预备)。盛瘫毛血青瓷盘5个、青瓷尊各1个、青瓷盘各24个、青瓷碗8个、青瓷爵12双、青瓷酒盏100个、青瓷瘫毛血盘8个”。

 

    祈毁坛与天坛同。

 

    地坛主黄,官窑祭器有“黄瓷碗1个、黄瓷盘28个、黄瓷酒尊1个、白瓷壶1执、白瓷爵1双、自瓷盘1面。黄瓷碗各3个、黄瓷盘各24个、黄瓷爵各3只,黄瓷酒盏各30个、盛瘫毛血盘各3个”。


清雍正白釉浮雕菊瓣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

    朝日坛士红,官窑祭器有“红瓷碗3个、红瓷盘24个、红瓷酒盏30个、白瓷壶1执、白瓷盘1个”。

    夕月坛主白,‘言窑祭器有“白瓷碗3个、白瓷盘20个、后位坛白瓷碗3个、白瓷盘24个、白瓷酒尊2个、白瓷壶1执,白瓷盘1面”。


清雍正黄釉盅

    我们注意到上述官窑祭器盘、碗居多,每个坛庙中无论主青、主黄全都有不可缺少的白瓷酒具、壶和爵杯,这是祭祀的必备之物。其次是尊,也是盛酒器。这些器物在故宫现存的收藏品中为数不少。从收藏的整体来看,青釉类器物最多,质量也最精其次是红釉、黄釉及白釉制品。造型式样基本依照明代的式样有毛血盘盛装牲畜皮毛内脏的大型盘子、大羹碗盛装食物大型碗和羹碗、豆盘,高足盘、大尊、牺耳尊、大小罐、酒盅、爵杯、碟、壶等。


清雍正霁蓝釉小杯

    青釉瓷器自东汉创烧成功以来,始终盛烧不衰。雍正一朝的青釉瓷器发展到历史的最高峰,繁衍出十数种深浅、明暗不同的青釉色调。有仿汝釉、仿官釉、仿哥釉、仿龙泉釉及粉青、冬青、豆青、霁青、橄榄青、天青、天蓝、月白、油灰等一系列的釉色。除仿古的釉色纯素以外,粉青、冬青制品多干釉下划刻精美的刻花纹样。有一件雍正款粉青釉花瓣式尊,高34.3、口径19.8、足径10.2厘米。尊的上半部是一朵半开的花朵,出六瓣花口下半部扁圆,出六棱,通体施粉青釉,颈以上釉下暗刻向上伸延的缠枝藤,腹三组暗刻的团螭、团虎纹,釉莹润透明,胎极细白,刻划花纹清晰可见,圈足内有青花六字篆书印章款“大清雍正年制。”此尊釉色青碧粉嫩,无一丝杂质,暗刻花纹极见功力。有几件天青釉的牺耳尊高30厘米左右,釉色青中闪蓝,如刘子芬《竹园陶说》所说“尤以天青一种,至为神化,幽淡隽永,引人入胜”。


清雍正青釉荸荠式三系瓶

    红釉以祭红为主,有宝石红、抹红、胭脂红等。祭红旧名鲜红,明宣德年创烧,宣德以后失传。清初开始恢复,雍正祭红,红色安定沉稳,均匀而细腻,不流淌,不脱口,精光内敛。遗存有大量的高足碗、玉壶春瓶。瓶子在祭器中称为看瓶,用于插置绢、纸花朵之用。黄釉有深黄、浅黄、明黄、鸡油黄之分。各种规格的盘、碗居多。大的黄釉盘径可达55厘米,小的黄釉碟只有5厘米。酒盅的口径更小,只有4.5厘米。有黄里黄面与白里黄面两种。淡黄釉也叫蛋黄釉,是雍正时新创的黄釉品种,常见一种口径5.5厘米的小碗,胎极薄,近乎半脱胎,釉浅淡,光洁,鲜艳,半透明,非常细腻,精雅可人。


清雍正胭脂红釉盘

    白釉产品中有仿永乐窑的甜白釉,仿定窑的象牙白釉及纯白釉、影青等。以大盘、大碗居多,6寸左右的菊瓣盘十分典塑,与另外的种颜色的盘子合为一套。白瓷酒壶的造型十分新颖,壶高23、口径5、足径13厘米,整体壶身为鸭蛋圆形,小口与盖严丝合缝,长弯流向上伸展,曲柄向下拉长,与壶体谐调一致。釉薄体轻,釉汁晶莹,呈甜暖的白色,是仿永乐的甜白釉。底有青花双圈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是祭坛必备之酒器之一。


清雍正白釉菊瓣盘

    以上列举的单色釉祭器中均书有官款款识,一律以青花书写。少数楷书六字款,大多数篆书六字印章款。通过对藏品的观察和研究,并对照雍正朝祭典的文献,我们发现,就雍正朝祭器来说,没有见到十分古怪的造型,仿汝、官、哥釉制品,形制上全是标准规范的仿铜器式样,有弦纹蒜头瓶、箭壶瓶、鸡首耳尊、兽环耳尊、牺耳尊、双耳出戟尊、象耳弦纹尊、蟠魑尊等,而这样的造型在雍正朝也同时用于室内陈设。祭器的烧制并没有太特殊的要求,器形与釉色与日用瓷无二。从《大清会典·雍正朝》我们可以看到,祭典中使用量最大的“壶、爵、盘系光禄寺预备”。而内务府下属的光禄寺是专门置办宫中日常用品的部门,宴请宾客、招待藩王,以及御膳房、御茶房的用具全都由光禄寺负责。甚至可以这样认为,同一种相同釉色、造型的器物有的选为盛装供品的祭器,有的则用于进餐及陈设用。每年由景德镇解运进京的官窑瓷器,为光禄寺拨用则为生活用品为主管祭典的太常寺拨用,人神库贮藏即为祭器。雍正皇帝本人深谙艺术欣赏之道,十分喜欢单色釉瓷器纯洁典雅的风格,也常以色釉瓷赏赐王公大臣。


清雍正粉青釉茶壶

    综上所述,雍正朝官窑祭器的烧制,由于处在清代单色釉瓷器烧制的顶峰阶段,件件质光釉美,纯正无瑕。青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瓷器是郊坛之祭的主要用瓷,受国家频繁祭典活寸动的需求而大量生产,在造型和釉色上与宫中日用瓷无区别,二者可通用之。例如祭器中常见的黄釉盘、碗类器皿,也是宫中常用的餐具之一。据《国朝宫史》卷十七、经费条记载,皇太后份额下,每年供应“黄瓷盘250,各色瓷盘百,黄瓷碟450,各色瓷碟50,黄瓷碗百,各色瓷碗50”。皇后略少,用“黄瓷盘220,各色瓷盘80,黄瓷碟40,各色瓷碟50,黄瓷碗百,各色瓷碟50”。以此类推,皇贵妃用白里黄瓷,贵妃、殡、贵人、答应、常在位序的殡妃们则与纯黄釉瓷器无缘,只能用黄地绿龙、紫地绿龙的器物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