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幼小升学季,你做对了吗?

 秋荷荷 2018-05-17


最近恰巧是一年一度的幼小升学季。

听说身边好多家长们都为了宝贝能进一所好学校而开始焦急。想进好的私立学校,宝贝还要接受考考考。

我们可以看看去年的幼升小考题!

什么鬼? 这难道不是在挑选全能选手?

难怪家长们鸭梨山大呢!家长往往用力过度,可能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追求完美型家长 

永远想要达到完美。报了舞蹈班,觉得宝贝应该学习英语,报了英语班,又觉得宝贝国学文化有所欠缺。

所以将宝贝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甚至占用宝贝的休息时间。

这样对宝贝真的好吗?

 焦虑不安型家长 

面对宝贝的升学问题,父母或多或少会感到焦虑。

但有些家长则喜欢不断对孩子说教,让孩子好好努力,甚至还恐吓孩子,比如“不好好读书长大就没钱买好吃的”“你不好好读书,以后……”

宝爸宝妈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将压力传递给宝贝。

 严格要求型家长 

对于宝贝的成长计划,要求执行得一丝不苟。

在幼升小的考试前,当然也要充分准备,让宝贝花大量时间去练习往年的题目,甚至熬夜学习。

 临时抱佛脚型家长 

这一类大概是比较心大的家长了。

平时随宝贝怎么玩耍自嗨,但临上战场前必定来一波冲刺,这时候当然少不了高压学习啦。

以上这些情况,你是不是中枪了呢?

其实以上这些情况家长的初衷是对的,但是高压学习和长时间学习,必然会影响宝贝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恶性循坏又会影响学习。

作为家长,我们要准备好了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顺利渡过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

家长的态度既要积极,也要讲究策略。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热情。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受苦头”等话来吓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一般而言,孩子对学习是否有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几个方面情况往往影响其入学后的适应性。您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

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以下这些内容,可以供您分析、了解孩子情况时作参考。

1)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2)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3)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4)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5)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6)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7)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自己穿脱衣服等?

(8)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9)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10)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11)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12)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家长要踏好准备节奏“学习准备期”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个过程。按一般而言,可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应抓紧学前、关注学中、延伸学后。

如何指导孩子作息规律?

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1、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在孩子做某件事(喝水、上厕所、做作业等)之前,要让他作好充分准备,明确需要完成的时间。一旦开始,就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来拖延时间(如,来回走动)。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规定好时间限制,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控制时间。

2、安排孩子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3、作息有序与灵活调整相结合。孩子升入小学后,在作息时间上,会有许多意外的变化,为了增强孩子的适应性,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两次打破常规时间的事情,如:晚上一起外出观看夜景、休息日一起看球赛等。如果过分刻板地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孩子的适应性反而会大大降低。

应培养孩子哪些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入学前,孩子需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

(1)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2)用好的东西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3)能正确处理好用餐、盥洗、排泄等事情。

(4)能帮助家人、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比较合理地计划并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养成的。作为家长,要为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创造条件。


首先,您不要乱作比较,尤其不要把您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千人一面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因为他们世界才丰富多彩。

其次,您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大胆激励。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您不妨从日常生活中,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寻找,并要直率地告诉孩子“某事,你做得真棒”。

第三,创造机会,积累自信心。您不妨在家中设计并进行孩子擅长的游戏活动,如与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游戏,设置一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在心里感知自己是行的。

要培养孩子哪些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般是指和学习有关的、由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下的行为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规范开始。

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您特别要关心他一些有利于学习和学校生活的习惯,如:

(1)倾听和提问的习惯;

(2)表达和发言的习惯;

(3)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4)记忆和思考的习惯;

(5)遵纪和守时的习惯;

(6)合作和分享的习惯。


父母要从生活、学习、身心等各方面主动配合孩子成长,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过渡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