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茓子

 渐近故乡时 2018-05-17

  

选自《这里是白城》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



  白城农村孩子都唱过这样一首儿歌:“剥瓤取篾舞长龙,左右翻飞巧手缝。秋后盘旋成大肚,收金储玉唱年丰。”这儿歌唱的就是茓子。茓子是一种仓具,为存储粮食所用。茓子早年间常见于白城农家的灶屋和粮仓。白城农家多是东西屋格局,进门就是灶屋,灶台分列两边。灶台往北是东西里屋的门,门北就是柴草堆和粮食茓子,紧靠着北山墙。柴草堆高高的,粮食茓子满满的,可以天天看着用看着吃。这或许也是多数农民把粮食茓子放在此的真实用意,守着粮食,总能让人把一颗心稳稳当当放下。茓子是人们用高粱秆、芦苇的篾条儿编制的。它的编织方法和炕席差不多,只不过篾码比炕席宽。茓子一般都有它固定的尺寸,宽了不易往起围旋,窄了又浪费材料也不实用。至于长短要取决于它的实用性,一般一片茓子不够用还可以再用另一片接起来围,直到满意为止。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白城农村多数人家还盖不起大粮仓,本来粮食就打的不多,也不需要占多大的地方,只好因陋就简,用简单的方法就地储存粮食。大多数人家都是用茓子在仓房里选一块小地方围起来存粮,人们管它叫“粮囤”。茓子不光是用来存粮,还可以装土豆、萝卜、杂物等。它占地面积小,根据实际情况围的圈可大可小,可高可低。有的人家还在秋收的时候,在马车上围起茓子装苞米棒子往家拉。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的一种多用途的产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过去在很多国家粮库也都购买大量的茓子用来储存粮食,既防雨又透气,粮食不霉烂。茓子具有移动方便、安装简捷之妙,而且透气性极佳,是白城农村的一种传统囤粮仓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