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仓

 卡西的阳光 2021-06-02

天下粮仓。咱河南,咱安徽,咱东北,有平原的地方才可能有粮仓。

民以食为天,有粮食的地方经济就会发达,就会人丁兴旺。现在社会,商业高度发达,似乎已经打破了这个规律。但有粮食的地方,发展的后劲依然很足,依然很有底气,人的自信心也会大了许多,就像是出身农村的人,在受挫的时候,总会有最后的一道防线。古代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而现在从农村走出的人,也会有些伤感地说,“大不了回老家种地。”,演员王宝强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然他现在早已功成名就,是不可能回去种地了。而大多数人,也只是说说而已,再也回不去了。即便真的回去了,也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故乡的田地依然亲切,故乡的风故乡的炊烟依旧,但已经不属于自己,至少不属于现在的自己了。

关于粮仓的记忆,是从小时候开始的。那时候,每到了收获季节,便用囤盛装粮食。小麦、玉米、黄豆、山芋干等,年成好的时候,会有好几囤,而且堆的很高很高。粮食少的时候,也有用大水缸盛的。囤愈多愈高,父亲的心情就愈好,干活的时候,就会哼着歌儿,母亲的笑容也会多起来。但那时候,麦子是很少的,记得在上五年级之前,都没有吃过纯正的白面馒头。麦子的囤也是又矮有细。生产队的粮仓很大,往往是很大的房子,而且是有好几间,但因为社员多,分下去也就没有多少了。交公粮的时候,车水马龙,镇上的粮仓就更大了,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大且阔了。那时候,在粮食局上班,是很诱人的差事,有关系有头有脸的人才会将自己的家人或亲戚安排在那里。买粮食也不是随便的,有时候很难买到,要排很长的队,要找关系才行。后来,包产到户了,粮食价格市场化之后,粮食局就成了冷门了,甚至大家都不愿意到那里工作了。

古人行军打仗,粮草一定要放在首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截获敌方粮草或者干脆烧掉,都是战争中常用的招数。粮食在古人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目前的社会进步了,吃的东西多了去了,有人工合成的一切,包括粮食,但对于传统的五谷杂粮,依然有着特有的情感。尤其在农村呆过的人,就会感受更深。茫茫原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子,一望无际的玉米,一望无际的黄豆,远远望去,多么令人热血沸腾,我仿佛看到了万千粮仓矗立在那里。

那么,我的粮仓呢?好久没有回到故乡了,故乡已经没有很多的牵挂,而那些田里茁壮生长的庄稼也不再属于我了。想起来,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有些伤感有些无奈。但我应该有自己的粮仓,有属于自己的粮仓,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的粮仓。我的诗歌我的散文我小说我的论文我的科普,甚至我的病,都将是我的粮仓。我每天写着诗歌写着散文,都是在收获着粮食啊,我的粮食,无与伦比的精神食粮。

天下粮仓,有一囤,始终在闪闪发光,金色的光芒,迷人的光芒。那正是属于我的那一囤,美妙的高傲的永不腐朽的那一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