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里温桥(二)-春

 乡土大河南 2020-10-17
老家最美的季节应该是春天,记忆中温桥的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春回大地、百花盛开,万物开始复苏,我家就在村子的最东边,出大门往东远远望去就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微风吹过激起一层又一层的麦浪。春天也是正适合孩子们玩耍的季节,和几个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去麦田里玩,用现在城里人时髦点的话叫“踏青”,几个小伙伴们玩到最后往地上一躺,人压人玩起了“压落落”,直到最后有人玩恼了,才会“唰”的一溜烟跑着各回各家。
春天的伊始是各地“起会”最多的时候,刚刚过完年农活也不是特别忙,基本上每个乡镇都会“起会”,杂技、舞蹈、魔术、戏曲、歌舞等等,节目种类繁多,往往会吸引周边几个乡镇的人们前去观看,很是热闹。
到了农历三月前后,院子里的桃树开始开花,东边岗上的地里油菜花也开始竞相绽放,撒发出一阵一阵的芳香,蜜蜂组成“采花大盗”团队,开始辛勤的工作。
春雨贵如油,那时候的“大路沟”还不是现在的水泥路,大多数的时间路面被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轧的明晃晃的,真的比现在的水泥路走着舒服,骑着自行车在上边走感觉是略带弹性的。
到了春夏交替的季节,田野里到处麦浪滚滚,农民们最高兴的收货季节也到了,家家户户都在为了抢收做着准备工作,镰刀磨得锋利,准备好干粮,还要拉着牛带着石磙轧好打麦的场,在离村近的地头一家挨着一家,比现在的城里的田径场不知道要大上多少倍。
收麦的时候孩子们都要放“麦假”,帮着家长们抢收小麦,学校还会布置任务要拾麦子,开学了要上交。最早的时候收麦子要完全用人力一镰刀一镰刀的割完,一般情况下收麦子的时间要持续半月到一个月。后来农村流行了一种手扶拖拉机带的小型收割机,收麦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一倍,最多十天半个月就结束了。
不管是用镰刀割还是用小型收割机,最后还要在场里经过打场、翻场、扬场的过程,麦子才能最终被收回家。记不清楚最开始时候用的是什么打场,从记事起好像就是用拖拉机带着个“镇压器”去打场的,通常要翻两遍才能达到扬场的标准。轧下来的麦秆垛成一个方方正正的麦秸垛,上边还要用麦糠做成的顶盖好,以防止雨水进入。
那个时候家里的人们喜欢比的是,谁家里的一亩地打了最多的粮食,谁是扬场的一把好手等等。扬场完全要靠自然风,没有风的话就只能一直等,说不定晚上半夜还要在场里等着,一旦起风赶紧开始扬场。扬场完毕后面对一堆堆的麦子,闻着阵阵麦香,家人们都笑的乐开了花,孩子们最喜欢干的就是躺在麦子堆里滚来滚去。
麦子收过以后还要经过两三遍的翻晒,里边的水分完全蒸发完,用牙咬一下嘎嘣脆就是达到储藏标准了。

其中一部分要按人头上交公粮外,那个时候的交公粮要去远在七八里外的兴隆粮所,一到交公粮的时候粮所里排着长长的队伍,一般一天时间才能交完。这些粮食就是要养活当时有国家公职的“商品粮”的工人,那个时候谁家里要是有个商品粮户口,也是很厉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2005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这在当时来说可是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标志着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交皇粮”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改革开放给当时农民带来的最大的收益。
剩下的粮食就可以存放在自家的粮仓里了,一般家里的粮仓上都要贴着“五谷丰登”的对联,粮仓的下边用不透水的塑料单儿垫上,防止返潮。粮仓里的粮食就是全家人一年的口粮,那个时候人们还喜欢看谁家里的粮仓粮食多。
再往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流行起来了现在的大联合收割机,这是农村真正机械化的开始,收麦也就变成了三五天的事情,麦子收过以后也不用去一遍一遍的翻晒,直接就地就有人收走。省时又省事,但是再也找不到以前收麦天的那种乐趣。

麦假结束,孩子们回到学校就要完成假期布置的拾麦子的任务,拾到的麦子要一把一把扎的结结实实的,交给老师登记造册。所以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


少年时期的求学时光是在村里的最高学府--温桥小学度过的,这里是附近两三个村庄唯一的一所小学,所以那个时候学生也非常多,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前边的两层主教学楼竣工投入使用,现在已经多年没有在回去过,不知道现在这个二层的小楼还有没有在使用。记得当时的校长是杨长庚老师,现在应该有八九十高龄了吧。
在温桥小学度过了六年的时光,承载少年时期的所有求学的记忆,每天早上五更天起床喊着邻家的小伙伴一起去上早学,那个时候电力供应有限,基本上都是挑灯早读。
放学后回家吃饭的路上,小伙伴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刀鸡”,几个人分成两班,看哪一班先输,就这种稍微带一点危险的游戏不知道玩了多少次,但是一直都是最最喜爱的游戏项目之一。

故乡的春伴随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度过了六年的小学时光,这是人生中最珍贵、最多姿多彩、时间最长,却感觉最短暂的一段时光!

作者简介:

贺朝阳,男,1986年生,社旗县兴隆镇人温桥村人,外出拼搏多年,目前供职于南阳市鸭河工区,喜历史爱运动,但文笔有限,词不达意。边学习边做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弘扬民族文化。快手号:vip0377123,欢迎大家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