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好多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

 扬眉剑客 2018-05-17

作为一位大学老师,我身边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也不愿意竞聘中层干部。我想,这其中,有大环境和小环境原因。

首先看一下大学的晋级体系,主要有两种晋级体系。一种为职务晋级:科员-科长-副处-处长-副局-局级。这套晋级体系主要适用大学校园内的教管人员。就教学管理系列来说,很多老师竞聘中层领导还是很积极的,因为这是他们的主要晋升渠道。另一套为职称晋级体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主要适用于大学校园内的一线教学人员。考虑到专业学科发展,校长、院长等职务需要双肩挑老师,即同时拥有职称和职务。从工资待遇福利而言,两套体系完全平行且多数时候职务还要略低于职称系列。比如:一个处长的收入一般要低于跟他“同级”的教授。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在职务之外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自然重心并不一定要放在职务竞聘上。

其次,在大学,中层干部的权力和权威往往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管理对象面向老师,但掌握的可以左右老师的权力资源有限。仅以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职称评聘来说,现在评聘程序越来越公开化透明化,意味着一线老师只要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做好,上升通道一般就不会被无形的“权力之手”所阻断。当然,要是到达职称最高阶-教授层级,那意味着自由的空间更大:从此可以卸下相当一部分重担,身心自由,读书写字上课,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也因此,教授有大学校园的“无冕之王”之称。



再次,一般来说,竞聘中层干部不外乎两个初衷:政治抱负和权力欲望。就前者而言,存在政治抱负和无情现实之间的落差问题。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很有政治抱负,基于对现实的不满竞聘到了中层干部职位,本想利用平台来做点切实的革新和改良。但到了那个平台上才发现,现实全然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强大的体系惯性给个体留下的空间极其有限,除了随大流之外几无他法。就后者如权力欲望而言,不过就是个“人前风光”而已,而且,一旦权力边界不清,使用和呈现方式不当,很多老师们根本不会买账,他们会以“冷漠和疏离”、“敬而远之”应对。一个极其糟糕的领导所遭遇的:最后可能就是四面楚歌。



最后,在大学,一旦你当上某个领导,你就从此陷入“文山会海”的深渊: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学习不完的文件,应付不完的检查……再加上“上头催,下头怨”的夹心层状态,时间一长,你整个人的灵性几乎都会被完全磨蚀掉,到最后,你可能变成一个“屁股决定脑袋”,庸庸碌碌、唯唯诺诺的官僚,身不由己裹挟到了一个进不得、退不能的无奈人生循环。




当然,中层干部也不全然一无所获,同别的普通老师相比,各种资源的或明或暗的倾斜性、利益获取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如果对比一下付出所得,其职位以及所得明显要打很大折扣的,尤其是人们日益关注生活质量、身心自由的当下。这种情形,职位的吸引力自然就会大大下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