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系辞》通讲(二)

 静心知行 2018-05-17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学通天人之际”。在这里,“天”与“人”是两个概念。对佛教比较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有个别称,也可以说是个外号,叫做“天人师”。释迦牟尼成佛,得了根本智,又得了一切智智,一切学问都能够通达,能够了解,能够传播,所以是天人之师,天上人间都把他老人家奉为老师。
  
  天,对我们来说是极高极远,有一种形而上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感觉,高到极处就是自然啊!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的感觉就是自然。人,就是指社会、人文、伦理,就是人在世间生存处世、建功立业的一切学术和方法。按照我们现代学术分工,“天”可以理解为自然科学,不管是爱因斯坦相对论还是数学,都在“天”的范畴里面;“人”可以理解为人文科学。当然,用科学这个词来表达人文不是很准确,现在有很多人提出异议,认为科学不足以代表人文。人文嘛,就是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简称,所以人文的范畴很广大、无所不包。人类文明大体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以自然科学应该是人文的一部分,与之相对的就是社会科学。总之,人文的概念是很广大、通达无碍的东西。现在的人把人文的概念缩小了,分成科目,划分成社会学、伦理学、哲学、文学等等学科,所以现代西方才会有反思“科学主义”、批判“唯科学论”的思潮,因为“科学主义”和“唯科学论”的实用主义立场,已经把人文精神、把人类崇高的理想和道德排挤到了很边缘的地步。
  
  这个说来话长了,我们这里就不作详论,姑且还按照现代通行的学科分类法来分吧。那么,《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在“天”与“人”、自然与人文的这个学问结构里面,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们明确地说,易学,就是沟通古代中国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一个桥梁。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易经》的特点有关系。《易经》讲究的是理、气、象、数。易经的理是什么呢?易经历来有很多流派,有义理派、象数派,还有什么盖天派、浑天派之类,等等。魏晋时期的王弼,他喜欢用老子来解《易经》,称之为“得意忘言,得言忘象,扫象归理”,他是义理派的代表。另一派是从汉代京房、焦赣一系演变而来的象数派的。宋代以后流行的许多看相、算命、打卦的流派,都是从象数派发展衍生出来的。但我们的观点是,《易经》之理、气、象、数,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它是不可以单独分开讲的。
  
  易理,它是哲学的范畴,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文学科的范畴。什么是理呢?原理、道理、原则、规律,都是一个理,都是我们人从自然万物中通过人的精神、人的理性认识,从而归纳、抽象出来的一套道理。作为义理派来说,理就是最高的东西,得意就可以忘言,得言就可以忘象,最后还是要扫象归理。因为理是最高的东西,你得了最高的理,其它枝节问题也就没得必要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易经》的气、象、数,其实都是理的体现。易气是一套关于气之理,易象是一套关于象之理,易数也只是一套关于数之理,总之都是一个理,只是其“理”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圣人设卦观象,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抽象出了这么一套关于理、气、象、数的道理来。所以,理这个东西体现在学问当中,确实是整个人文精神中最高的范畴。
  
  宋明理学之所以讲究一个理,认为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理字,就是这样的。当然我们过去有点误导,说宋明理学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为过去一切封建传统的陋习都是来自于宋明理学的推波助澜,什么立贞节牌坊、妇女裹小脚之类,都把帐算到理学头上,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我们把这个理,当作道理、原理、原则来体会,实际上是完全是通泰的。宋明理学把理的观念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也是有其道理的。我们看这个世界,从无始以来,每天都是日升月落,每年都是四季轮替,一切万物在天地之间存在,都是自然而然,都是现现成成的,并没有“理”这个东西的存在。只有人类产生之后,通过人的精神理性的加入,就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其中的原理、原则、规律,这就是“理”的来源。正因为有了人的精神加入,于是在天有天理,在地有地理,在人,肯定有仁义礼智信作为立身做人的理。所以理这个概念,的确应该置身于人类精神的最高范畴。
  
  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以前被误导的思想打破,把以前的僵化思想打破。我们学习宋明理学的东西,像周子、邵雍,这些把三教学术打通的人物,他们的东西就没有问题。但后来的朱熹等人,虽然贡献也很大,注释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注释了部分道家的经典,但是其思想也有很多局限狭隘的地方,而且门户之见很重,学问不能彻底。对此,我们在学习时就要有所选择。
  
  上面谈的是易理。易数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数是世界的基础,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数,人也有人的数。比如我们出生的年、月、日、时,还有死亡的年、月、日、时就是数;还有我们的五官七窍、八万四千个毛孔,数不清的头发,穿衣戴帽等等,也都是有数的。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数就是最根本的东西,任何一个东西都离不开数。《易经》里面是怎么表现这个数的呢?我们学《系辞》,里面就把数分为天数、地数,后面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说;《系辞》里面还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后八卦相重,为六十四卦。如果在六十四卦上再反复叠加,就可以层层无尽,直到穷尽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从宇宙天地的具体现象当中,一步步回归到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八单卦互相重叠产生的,八单卦又可以回到乾坤二卦上来,乾坤二卦又可以回到阴爻阳爻,回到两仪上来,最后回归到太极,回归到玄之又玄的空、无。我们通过这样从顺、逆两个方向来推演,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易数所表现出来的宇宙生成论,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过去有个说法:“顺则成人,逆则成仙。”我们的社会发展、人生历练是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学问也是越做越复杂。但是,要想回归于道,体会天地精神的本来面目,就要“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排除杂学,越来越少,以至于无。为道日损,这并不是说我们拿一把扫帚乱扫一气,不分先后也不管好歹,把什么都一古脑统统扫掉。这个不是为道,这是胡来。真正为道日损,是要认识到易数的变化规律,要有步骤、有理性,要明白是顺逆演化具体是怎么回事,要明白太极、两仪、四象、八卦都是怎么变出来的,然后通达这种变化,这才说得上复归于大道。所以在易数上面,这一套东西也是非常细致和精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