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义远作品赏析

 文山书院 2018-05-17

《流浪》

传统的玉石雕琢,一般是原料为先、技艺为主、创意其后。当代玉雕艺术创意才是主导。如今玉石资源越来越稀缺,玉雕师不可能对玉料有太多的苛求。对于那些有瑕疵的玉料,玉雕师更要在创意上下功夫。

作品创作遵循因材施艺,充分运用玉料天然的皮、形、色,巧妙的融入现代美学“简约、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造型线条流畅、飘逸,画面干净,呈现出质朴、大气、浑厚的韵味。人品如玉,品玉如人。

画瑕为瑜

巧用俏色

因料施艺


设计雕刻过程

曾远远简介
 

    义远,原名:曾远远,1990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现为亚洲玉雕大师。广东省揭阳市珠宝玉器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义远工作室创始人。

    2006年毕业后进入玉雕行业,在恩师的悉心栽培下,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和翡翠设计及雕刻,并与2009年创办“义远工作室”。十几年的玉雕行业从艺经历、使义远的雕刻技艺日益精湛,并往往在玉石雕刻设计上能因料施艺、巧用俏色、化瑕为瑜,作品曾多次荣获各大工艺美术奖项。

    义远工作室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受到了业界人士及翡翠商们的高度认可。
 

获奖作品

    2013年作品《洒向人间都是爱》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金奖”。

    2015年作品《浮生若梦》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2016年作品《观音》在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得“金奖”、作品《风调雨顺》获得“银奖”。

    2017年作品《嫦娥奔月》在广东揭阳“扬帆杯”中获得“银奖”。

    2017年作品《龙凤护法》在第52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广轻工美杯”中获得“金奖”。
 

中国玉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基石,具有悠久深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古老有常新的技能与艺术,是承载既往与当下丰富信息的文化符码,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现代艺术家们的一个资源库,艺术家们可以从中寻找灵感。说道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起来,并超过原先所有的东西,创造出有文化内涵的玉雕作品,是
曾远远一直追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