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语历史】唐朝言官的地位

 恶猪王520 2018-05-18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九五之尊,一言九鼎,是权力的象征。


但实际上,在古代做皇帝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古时候的皇帝,虽然法制对他们约束力量很小,但是,道德礼法和舆论的约束力量就很大。而言官就是对皇帝言行立法约束的关键之一。



言官, 顾名思义是“光说不做”的官,古人称之为“不治而议论”,他们的职责就是“谏言”,翻译成普通话也就是“挑刺儿”,负责给皇帝提意见,监督政府工作。并且,历代惯例是无论言官骂了皇帝多少代祖宗,皇帝就算气得快要爆炸了,都不能杀言官的。


言官一般职位不高,但政治地位突出。他们是心直口快的一群人,除了挑挑刺吐吐槽就没有实权。没有实权,就不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这种情况下杀言官,就是很不明智的一件事:杀了一个对自己没有实际威胁的人,但是被天下人背后唾骂,而且还要写入史书,遗臭万年!要知道,所有的政治大佬,最看重的一件事往往就是历史评说!



皇帝也是人,他们喜欢赞颂,厌恶批评,也是人之常情。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高明,知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常理,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训,这就是设立言官的社会基础。



以书会友,不亦乐乎


与君初相识

犹似故人归

一帆云作伴

千里月相随

月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