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伯良:西汉眉山(2):中期事纪

 嘉绒遗民 2018-05-18
西汉眉山(2):中期事纪

□ 古 伯 良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待到汉武帝君临天下之时,西汉王朝的国力已是蒸蒸日上,为汉武帝开疆拓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武阳改隶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刚一去世,初掌大权的汉武帝便剑指西南。是年,汉武帝派唐蒙出使南夷,劝喻巴郡以南的夜郎国及附近小邑归顺朝廷,随后更分巴、蜀置犍为郡。出于经略南夷的战略考量,犍为郡最初的郡治设在了鄨县(今遵义)。
    武阳县,就在这一年由蜀郡划归了犍为郡。
    由于南安县跟武阳县同时划入犍为郡,因此,此时的眉山,除了洪雅县西南小部分地方因属严道县、仁寿县北部因属广都县而仍属蜀郡外,大部分均属犍为郡。   
    像武阳、资中这样的巴、蜀旧县,之所以被划入新开的犍为郡,是因为汉代经营西南夷采取的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办法。即以旧郡的一部分地方(几个县或道)为基础,加上新开辟的地区,设置新的郡。这种开发方式,以先进带后进,有利于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的融合,有利于在西南边疆地区实现政治上即行政建制上和内陆的统一,从而促进西南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经略西南的桥头堡
    在随后汉武帝经略西南地区的过程中,下面这几起事件或多或少应该与犍为郡和武阳县有关:
    一是元光五年(前130年),犍为郡治由鄨县移到了南广(四川高县)[1]。这年夏,朝廷征调巴蜀地区的士卒修筑通往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2]。《蜀中名胜记》说,汉武帝使唐蒙破西南夷路始于青神县[3]。
    可惜的是,经过数年的艰辛,西南夷道仍未修通,筑路士兵“死者甚众”。而且,由于西南夷屡屡反叛,征兵攻打也劳而无功,加之朝廷忙于与匈奴争夺西北边地,汉武帝便在元朔三年(前126年)秋下令停止开通西南夷道路,并“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葆就。”[4] 
    二是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反叛,汉武帝派五路大军南下平叛,其中一路是让驰义侯遗通过犍为郡征发南夷的军队。但是夜郎以东的且兰国首领担心自己的军队远征会被邻部南夷乘虚而入,遂起兵叛汉,杀掉了汉朝使者和犍为太守。第二年(前111年),汉朝便征发“巴蜀罪人”交由八校尉率领攻打且兰。与此同时,恰遇中郎将郭昌、卫广南征南越北返,两军南北夹击,斩首数万,诛杀了且兰国王。南夷平定之后,便将犍为郡南地新置为牂柯郡,犍为郡遂缩小至《汉书·地理志》所载的范围,即辖12县。
    三是元封二年(前109年),遣将军郭昌、中郎将卫广发巴蜀兵,攻灭了“数侵犯(汉朝)使者吏卒”的劳深、靡莫,兵临滇国。滇王遂与西夷脱离关系,“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5]
    在汉武帝开拓西南的过程中,无论是筑路架桥,还是征伐平叛,都需要雄厚的人力物力,都需要大量的兵员粮草。如果说蜀郡、巴郡是他的大后方,那犍为郡便是他的桥头堡。在这三起事件中,主要征调的都是“巴蜀兵”、“巴蜀罪人”,而作为犍为郡经济相对发达、人口较为众多的大县——武阳县来说,肯定也为筑路征讨提供了许多人力和物力的有力支援。

任安城武阳
    汉武帝的四方征伐,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为加强君主权力,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每部置一刺史,掌刺察一部的郡国长吏和强宗豪右,四川地区为益州部。由于刺史部下辖郡县,因此随着益州刺史部的设置,历时210年的武阳县(自前316年算起),也由原来的二级政区,降为了三级行政区。
    但行政级别的下降并未影响武阳城市的发展。太初四年(前101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
    任安,字少卿,荥阳人,汉武帝时任益州首任刺史[6]。任安为何要“城武阳”?任乃强先生分析说是“只缘武阳渍化已深,人物渐盛,为之营筑,拟划归蜀郡耳。”[7]确实,就算汉高帝六年(前201 年)对武阳城进行过扩建,但时间又已过去了100年,武阳的经济、人口当是又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而原来的城市不仅严重老化,而且也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或许正基于此,任安才会对武阳进行改建和扩建。至于任安是否想将武阳重新划归蜀郡,就不得而知了。
    经任安改建后的武阳是什么样子呢?《蜀中名胜记》卷十二引《郡国志》云:“益州刺史任安城武阳,周围千三百丈。”[8]汉代的一尺大约为23厘米,千三百丈约为3千米。不止如此,在元鼎二年(前115年),因成都立十八郭(城门外的护垣为郭),“于是郡县多城观矣”。[9]意思是说蜀地的郡县在当时都仿效成都,在县城筑起了高高的城垣与城楼。
    由此可以想见,经任安改建后的武阳城,不仅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坚实的城墙周围长达3千米,而且城门之上,还建有高大的城楼,可谓蔚为壮观。

参考文献
[1]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2]《汉书》卷六·本纪第六·武帝刘彻
[3]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十二·名胜记第十二·上川南道·眉州·青神县
[4]《史记》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五十六·西南夷列传
[5]《汉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6]《史记》卷一百四·列传第四十四·田叔传
[7]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74页
[8]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十二·名胜记第十二·上川南道·眉州·彭山县
[9]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第216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