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爱中医2 2018-05-18
 这次一气说两个方子,是因为这两个方子都跟“湿气”有关,并且症状及其接近。说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中医的“外感理论”:中医不同于西医,没有“病毒”、“细菌”的提法。中医认为人体得病,是因为身体虚弱,或者自然界气候冷暖变化不正常所致。例如,冬天该冷不冷,夏天该热不热;或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热,都会导致人体患病。中医对各种侵害人体的自然因素,称之为“病邪”,因为总结有“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称之为“六邪”或者“六淫”。
    前面说到的“风寒”、“风热”,说到了“风”、“寒”,今天的方子则涉及六淫中的“湿”,即“湿邪”或者“湿气”。
    中医《温病学》中谈到一种病叫“湿温”,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其治疗方法首选“藿朴夏苓汤”,其次就是“三仁汤”。这种病我也把它归为感冒的一种,因为也是感受外界的病邪引起的。(从西医角度看应该是一种病毒或者什么微生物)这种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发热很特别,大多是上午体温37度左右,下午逐渐升高,到38度左右,但很少39度以上,不需用药,第二天上午体温又回到37度左右。循环往复。病情缠绵不愈。我曾治疗一位患者,这种发热达3个多月,仅仅服用“三仁汤”三付即愈。还有一位患者,因发热住院,我去看她时,看到她精神很好,不像患病。询问后得知她每日下午发热,上午体温正常。给予“藿朴夏苓汤”,也是三付即愈。
  药物组成:
    藿朴夏苓汤《医原》藿香6g 半夏5g 茯苓9g 杏仁9g 生薏米12g 白蔻3g 猪苓5g 豆豉9g 泽泻6g 厚朴3g。
    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9g 滑石18g 通草6g 白蔻6g 竹叶6g 厚朴6g 生薏米18g 半夏9g。
    两方的应用:都用于以上所说的比较特别的发热(姑且称之为“湿热感冒”)。
    区别:当患者发热的同时怕冷,用藿朴夏苓汤;当患者发热时不怕冷,用三仁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