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昵称413468 2018-05-19

中国人到底有多能吃?

工作不叫工作,叫饭碗。

开除不叫开除,叫炒鱿鱼。

嫉妒叫吃醋。

占便宜叫吃豆腐。

被起诉叫吃官司。

拿人好处叫吃回扣。

没遇到人叫吃闭门羹。

受不了叫吃不消。

人缘好叫吃的开。两面派叫吃里扒外。

轻而易举叫小菜一碟。

大家有谁还记得小龙虾曾经是外来入侵的物种吗?现在已经可怜兮兮的需要人工养殖了。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中国人爱吃,而且还特别喜欢【趁热吃】。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刚出锅的食物,一口下去,哈呼哈呼哈呼,呼嘶呼嘶呼嘶。烫烫烫烫烫,咕嘟就咽下去了。然后感觉像似烫到了心里。

我跟你讲,你不要吓到。

这样趁热吃,不仅仅会烫伤嘴,还可能会致癌。【注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小提示:很多人一说到烫,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喝热水、喝茶,这种类似的热饮。其实我们这里说的烫,是包括任何可以吃进肚子的食物。比如说:火锅啊,麻辣烫啊,饺子啊......

好了,敲重点啦。

为什么我们吃烫嘴的食物,可能会致癌呢?

其根本原因就是对于食道黏膜的一个损害。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食道的烫伤,根本就不自知。

就好比,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上桌,你心急可能夹起来就吃了,然后当它还在口腔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它非常的烫,然后你不断的哈气,略嚼两下,咕嘟就咽下去了。欸,这个时候你是不是感觉就没有那么烫了呢。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那就是因为,我们的食管对温度并没有口腔那么的敏感,但我们的食管黏膜是会因此而被烫伤的。

其实我们的食管是会自我修复那些被烫伤的部分的。

但是所有事物都是一个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如果你的食道长期处于烫伤-修复-烫伤-修复的过程中的话,就会容易引起我们食道黏膜的一个慢性创伤和炎症,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说了这么多,那这个“烫”到底有没有标准呢。

答案是有的。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建正研究机构将超过65℃的热饮【上诉所说的一切可以吃进肚子的食物】列入2A类致癌物名单。

什么是2A类致癌物?

——IARC按照致癌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它们分为1类、2A类、2B类、3类、4类致癌物。

很多人要说了,怎么什么玩意都致癌,现在连烫水都不能喝了!

大家先冷静一下,听我说。

我举个例子吧,培根、火腿是1类致癌物,是指有明确致癌风险的物质。但是你一吃培根、火腿就会得癌症吗,大家都知道不是这样的吧。所以说,这类致癌物质与致癌能力——也就是每天吃多少会得癌症,是并没有直接的定量关系的。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就像上诉所说超过65℃的热饮是2A类致癌物,只能说明和这种超过65℃的热饮会对我们的食道造成损伤,会提高我们患癌的几率。但并不是一吃就会得癌症。

虽说如此,但不还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吗。

我们多喝这种热饮会增加致癌的风险,那我们少喝的话,不就可以降低因食道黏膜受损而患食道癌的风险吗。

不要觉得65℃很难达到。

65℃的水,烫手。

刚出锅的饺子,可达78℃。

刚出锅的关东煮,可达69摄氏度。

有些人可能喜欢那种【嘴巴被烫到,胃里热乎乎的感觉】。换句话说,很多人根本就觉得这个不烫,我只是趁热吃而已。

有些人养成了趁热吃的习惯,根本就不认为自己吃的烫,甚至觉得还不够烫。就好比吃辣一样,我个人就比较喜欢吃辣,我一度吃辣吃的特别猛,渐渐地最开始觉得辣的已经没感觉了。

不知道你们的身边有没有人是喜欢喝烫水的,我的外公和我妈妈以前就比较喜欢喝,我以前觉得好奇啊,觉得这个难道不烫吗,就拿我妈妈的杯子喝了一口,我至今还记得那种被烫的不能自己的感觉。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们,有没有人是潮汕人。潮汕人爱喝功夫茶,走进每家每户,屋子再小再破,主人也会请你坐下来喝茶。茶本身是健康饮品,但传统意义上的功夫茶讲究一个“烫”字,泡茶的水是沸水,喝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高温。

每3分钟就有一人因食道癌去世,这个饮食习惯你一定要改。

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潮汕是食道癌癌的六大高发地之一。发病率高达40/1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估计超过5000例。这与潮汕地区的人们喝“功夫茶”的习惯脱离不开关系。

所以如果身边有喜欢喝65℃以上的食物的人,记得叫他们晾一会儿再喝,就几分钟的,不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