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振我宗风

 华夏董氏大全 2018-05-19

董炎星

1991年,石狮沙堤董氏宗祠举行庆典活动。金门古坑董氏宗亲特地组团返乡祭祖,敬献“振我宗风”匾额表达了金门同胞和沙堤宗亲携手共进的愿望。

氏一族之所以人才济济,俊彦辈出,成为闻名遐迩的世家,与家庙中世代相传的道德训勉“正谊明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家之一,在孔子与朱熹之间,承前启后。独具涵育之力与肇始之功的董子传世名言,当为“正谊明道”。

《公羊春秋》闻名于世的董仲舒,最为扬州人熟知的是他被汉武帝派来辅佐不安分的江都王刘非,在任江都相期间提出“正谊明道”的儒家思想。他提出“不要谋求一己的私利,不应计较一时的近功”,委婉规劝刘非,帮助朝廷安邦;同时,通过兴礼乐、致教化的举措,使江都成为汉武帝初年屈指可数的以教化治世而又颇有成就的诸侯国之一。

“正谊明道”的儒家思想“正谊”之“谊”,古通“义”,“义”者,“宜”也。世人立身行事,怎样才适宜呢?那就要符合一定的社会准则、一定的道德规范,正确地对待义、利,处理好两者关系。
​    不论是泉州董氏,还是金门董氏,甚至台湾董氏始终以“正谊明道”传承宗风。

董氏族谱中详细记载了泉州董氏迁居到金门、台湾的情况。第十三世董端亮生下了两个儿子,董善顺和董善应。董善顺是石狮沙堤董氏的开基祖,而董善应则是金门古坑董氏的开基祖,后来善应一派在明清时又迁居到了澎湖和台湾。

正是基于石狮、金门两地董氏一家亲,因此郑成功的岳父董飏先在明末世乱之时,寓居于金门,为明木本水源之意,特地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写下《沙筑公私志手书世系》记载家族的相关信息,为后人破解一系列谜团,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元配夫人姓董,正是永宁沙堤董飏先的女儿。据董飏先《私志手书世次》自述:“余(飏先)先娶叶氏……(生)女四:长友、次隐、三周、四仟……长女配郑门国姓夫人。”

董飏先是明朝的进士,曾经在广州等地做过官,到他退休的时候,已经是天下大乱了,他没有办法回到故乡永宁,于是决定到金门定居,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郑成功是以金门为抗清复台的基地,另一方面是因为石狮永宁董氏和金门古坑董氏是骨肉同胞,董飏先到金门可以直接联系那里的董氏宗亲。董飏先在做官时非常清正廉明,所以也认识了很多有本事的人,而他也有意识地搜罗人才,举荐给郑成功。比如,明朝时的武举人董惟哲参加了郑成功的抗清活动,率军在仙霞关与清军作战时,牺牲在仙霞关,还有就是隆武丙戌科武举人董惟卿也追随郑成功驰骋沙场。就连董飏先的儿子董腾也加入抗清队伍,后追随郑成功收复台湾,曾长期率水师驻扎澎湖。可以说沙堤董氏家族和金门董氏家族都曾经为郑成功抗清和收复台湾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

《地方志》里对董飏先的记载非常简单:丁丑年(明崇祯十年,1637年)成进士。而《董氏族谱》中的第一页“董氏大昭穆”说,族谱中董思安(泉州始祖)支派的字辈就是董飏先所立的。而这一派的字辈的排名泉州、台湾、金门相一致。

目前,金门董氏宗祠里还供奉着董飏先的牌位。墓则位于金门狮山头。种种记载均可证明,三地的董氏源出一家,系同胞骨肉,血脉相连。

沙堤董氏群英荟萃,文武双全。为了激励后人,振我宗风,多种《董氏族谱》中均专门增设记录历代名人的篇章。明代,董灌,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任户部员外郎,史称其“诗文清古,字逼晋唐”。董先,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任广东按察副使,明鲁王赠以“风高五柳”之匾。武科则有董惟哲,崇祯九年(1636年)武举人,勤王死难于仙霞关。董惟卿,隆武丙戌科(1646年)武举人,追随郑成功驰骋沙场。清代,董晋轰,康熙庚辰科(1700年)武进士,任御前侍卫。董衡,雍正庚戌科(1730年)文进士,任定陶知县。令人称奇的是,这种文武兼备的现象也出现于金门古坑董氏家族中。据《董氏大成宗谱》记载,善应公开基金门古坑,传开六房:希贤、希圣、希文、希武、希元、希万。派下子孙分居于金门、同安、厦门、漳州等地。明代,董文需,万历丁酉科(1597年)武举人。董文衡,万历戊午科(1618年)第八名文举人。“浯岛称无地不开花,董姓任居之地尤为特奇”。

石狮与金门、台湾一衣带水,骨肉同根,两地唇齿相依,这种亲情靠的是振我宗风,传承“正谊明道”祖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