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沟通中的利他性和讲理性

 豫西刀客 2018-05-19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借用拉丁文alter来表示同利己倾向对立的乐善好施,最早在伦理学上提出利他主义(altruism)一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绝大多数的心理学家是从行为上对利他主义加以定义的,认为利他主义是一种不指望未来酬劳而且是出于自由意志的行动,即是出于自愿和自择的助人行为。BatsonPowell2003)认为利他主义是一个动机性的概念。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费劲心思给对方说了老半天,对方依然不明白。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选择怎么做呢?重新组织语言再说一遍直到对方听懂为止或者放弃沟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沟通成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因为秀才没有说兵能够听得懂得语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与人沟通需要秉承两个原则。一是利他性,秀才遇到兵,要把自己变成兵,说兵能够听得懂的语言。也就是说要站在兵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沟通,也就是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沟通。二是讲理性,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这么做……我认为是这样的……但是,对于听者来说:这是你认为的,我不这样认为,所以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们在沟通中间,要把所有我觉得行、我认为行、我猜测、我感觉、i thinki guess等带有主观猜测意味的判断,都找出背后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