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的假设:人是自私理性的

 平淡无奇d2n0yh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众所周知,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就是“人是自私而理性的”,被概括为自利人假设。

但我们同时也知道,许多人也同意存在利他主义行为。例如孟子说过,看到人掉井了,你自己会不顾危险地去救ta。你可能会选择捐款给穷人。在地震时如果你是教师,绝大部分情况下你会选择优先保护学生而不是自己。又如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在实验室里通过志愿者的行为等等都似乎证明,在这些情境下,人似乎并不会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那么重要,而选择出让自己的利益无偿地让他人得益。

这不是推翻了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了吗?

但拿地震中范跑跑与老师救人与一例来说,其实,都可以说明人是自私而理性的。

为什么?

范跑跑好理解。老师在危急中救人,怎么也能说ta是自私理性的呢?

这里牵涉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理论,其基本内涵就是“在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员的正当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大家讨论针对某一个角色大家应该如何对待他,无论是市长还是清洁工。这样的好处是大家不会因为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给出不公正的意见,即可以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来的位置,因此这一过程下的决策一般能保证将来最弱势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护,当然,它也不会得到过多的利益,因为在定规则的时候幕布下的人们会认同那是不必要的。

我们要借用这个理论,试想,在无知之幕中,难道人们只会同意在危急情况中优先只考虑自己安全的行为吗?肯定不是的。因为人们会有“投资”心理,而投资是要回报,换句话说,是要利益报酬的。在无知之幕中,每个人都不能担保明天会不会是自己遇险,所以,在无知之幕掀开确定自己的境况前,最为自私理性的决定必然包含这么一个规则:在别人遇险时,其他人应该要去救ta。只有全体一致同意这个规则,在这个群体里任一个体遇险时,都有“保险”机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有人选择救ta,因为救ta的那个人目的就是为了投资:以后自己难担保遇险时也会有人来救ta。既然出于这样的心理,人们就会允许甚至鼓励“助人为乐”,因为赞成这种精神的人都在为自己未来可能遭遇的不幸兜底。

在这里只是解释了“助人”行为的理论根基仍旧是经济学冷冰冰的“自利人”假设。实际操作上,这两者在人群中是可以并存的,不同的人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计算,例如在没多少人知道的情况下,他们会更倾向于直接而明了的利己主义行为而不是利他主义。例如在实验室中的利他行为研究就相当荒谬,好经济学家终究在实际观察中证明了,人们一旦离开了实验室,还是会选择“龌龊”的利己主义行为。(一堆经济学教授研究员在实验室外面看着在实验室你会不会把属于自己的钱分给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给,岂不是会显得自己很不大方?为了在别人面前塑造好印象,当然要给钱了!请注意,这也是实验志愿者一种自私而理性的投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