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香嚼得成诗句 新月邀将入酒杯(三)

 文山书院 2018-05-20

 632
寒香嚼得成诗句
新月邀将入酒杯(三)


                                   刘正平/文


        以“寒香嚼得成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为题,本博客曾经写过两篇博文,分别在“最美我篆”微信公众号第253期、第560期发布过。


        今天以刘鹗篆书七言联“寒香嚼得成诗句;新月邀将入酒杯”为题,继续说刘鹗。刘鹗所著的《老残游记》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呢?本博客从三个方面阐述:刘鹗的发展观、刘鹗的宗教观、三、刘鹗的吏治观。




         
一、 刘鹗的发展观:美丽中国


        《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开篇就这样写道:“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佛山倒影”是泉城的一道著名景观,讲的是千佛山倒映在大明湖中,湖光山色,美妙异常,但见过的人不多,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述:“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因为刘鹗的文字,许多人都去济南寻觅“佛山倒影”,蔡元培的女儿当年带着《老残游记》去游大明湖,最后失望而归;1922年10月,胡适来济南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八届会议,会议之余与友人游湖寻访此景不遇,所以认为这是子虚乌有的事。


        其实看不到也很正常,因为刘鹗所描述的或许是心中的“桃花源”——美丽中国。



         二、 刘鹗的宗教观:三教合一


         “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老残游记》第九回) 


        刘鹗认为儒、释、道三教殊途同归,其根本都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老残游记》第九回,刘鹗借小说人物之嘴说:“其同处在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惟儒教公到极处。你看,孔子一生遇了多少异端!如长沮、桀溺、荷条丈人等类,均不十分佩服孔子,而孔子反赞扬他们不置:是其公处,是其大处。所以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刘鹗所著的《老残游记》中杂糅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并融入了那个时代特定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还有一些自然主义的新思想,主张出世又入世。刘鹗信奉太谷学派,他在《老残游记》中借玙姑与黄龙子之口宣扬他所承袭和发挥的太谷学派精义,在处世接物上倡导以人情为根据,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义”。 




         
三、刘鹗的吏治观:仅仅反腐是不够的


        刘鹗出身官宦之家,并先后入河道总督吴大澂、山东巡抚张曜幕府,协助治理黄河。因治黄河有功,刘鹗声誉鹊起,被保举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知府候用。


       《老残游记》在批评晚清官场和社会腐败方面视角独特,着重揭露“清官”和“好官”之恶。在小说中,刘鹗成功塑造了玉贤和刚弼这两个“清廉的格登登的”酷吏形象。


        貌似贤良的昏官刚弼曾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十三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定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老残游记》中有一位“好官”张宫保,此人的原型便是山东巡抚张曜。张曜行伍出身,曾与刘鹗父亲同在河南为官,担任山东巡抚后,张曜重视河工,几乎天天都呆在治黄工地上,凡有懂河务者,即使是平民百姓,也要请来咨询。“礼贤下士”可见一斑。




        刘鹗做过张曜的幕僚和助手,对其为人处世非常熟悉。张曜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昏聩无能,造成河堤决口,使黄河沿岸数十万生灵涂炭。刘鹗在书中这样写道:“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天下大事,坏于奸臣者十之三四,坏于不谙世故之君子者,倒有十之六七也。”从深处揭露了清末官场的无可救药。


        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1903年8月,《老残游记》在《绣像小说》半月刊上开始连载,1907年,刘鹗又续写了九回,并在天津《日日新闻》报连载。小说以游方郎中老残为主角,记述他在各地游历的所见所闻。那艘在洪波巨浪中即将沉没的大船,就是当时大清国的象征,老残给大船送去“最准的向盘”,却被当做汉奸被赶下船。


        老残一语成谶:刘鹗客死他乡,两年后暴发武昌首义。应该说,《老残游记》的广泛传播为民国的建立作了與论铺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