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记载,陕西黄帝陵是“衣冠冢”

 澴川黄饮冰 2021-01-23
对于陕西黄帝陵的定位,总有人拿“史记”作证据。实际上,司马迁并没有说黄帝陵在陕西桥山。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但并没有指出桥山的具体位置。但是注释给出了具体位置。注释是三家注,是后人的考证,但并不能说是司马迁的观点。
司马迁在汉武帝本纪中,讲过一个关于黄帝的故事,并明确指出陕西黄帝陵是“衣冠冢”。

以下就是汉武帝本纪中关于黄帝的故事:
其秋,上幸雍,【索隐】:上雍,以雍地形高,故云上。且郊。或曰“五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与黄帝时等。”卿有札书曰:“黄帝得宝鼎宛,问於鬼臾区。【集解】:汉书音义曰:“区,黄帝时人。”【索隐】:郑氏云:“黄帝佐也。”李奇曰:“黄帝时诸侯。本作‘申区’者,非;艺文志作‘鬼容区’者也。”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筴,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於是黄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岁【正义】:率音律,又音类,又所律反,三音并通。後皆放此也。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说,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功,【集解】:封禅书“功”字作“公”。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齐人也。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正义】:河图云:“王者封太山,禅梁父,易姓登崇,有七十二君也。”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集解】:应劭曰:“黄帝时诸侯会封禅者七千人。”李奇曰:“说仙道得封者七千国。”张晏曰:“神灵之封谓山川之守。”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馀岁然後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集解】:苏林曰:“今雍有鸿冢。”其後於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集解】:徐广曰:“一作‘塞’。”门者,谷口也。【集解】:汉书音义曰:“黄帝仙於塞门也。”【索隐】:服虔云:“黄帝所仙之处也。”小颜云:“谷,中山之谷口,汉时为县,今呼为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故曰寒门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集解】:晋灼曰:“地理志首山属河东蒲阪,荆山在冯翊怀德县。”鼎既成,有龙垂胡珣【索隐】:颜师古云:“胡谓项下垂肉也;珣,其毛也。故童谣曰‘何当为君鼓龙胡’是也。”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後宫从上龙七十馀人,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珣,龙珣拔,堕【正义】:徒果反。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珣号。【正义】:户高反,下同。故後世因名其处曰鼎湖,【正义】:括地志云:“湖水原出虢州湖城县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其弓曰乌号。’”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鵕耳。”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於太室。

读这个故事,黄帝成仙了,没死。汉武帝问:没死怎么会有陵呢?有人告诉汉武帝,黄帝冢是衣冠冢。

汉武帝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集解】:徐广曰:“古‘释’字作‘泽’。”然後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泽兵须如。【集解】:李奇曰:“地名也。”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即至甘泉,为且【正义】:为,于伪反。将为封禅也。用事泰山,【正义】:道书福地记云:“泰山高四千九百丈二尺,周回二千里。”先类祠泰一。

黄帝冢桥山,是衣冠冢。司马迁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黄饮冰2020年1月1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