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听涛小主 2018-05-20

最近好几个朋友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ICU的病人,一部分可以好转转出ICU,有小部分转不出去,因为病情危重,不可逆转,油尽灯枯……作为icu医生,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病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反复的看病人,稳定的30分钟看一次,不稳定的,可以坐在床边一直看。

病人将在一两天内死亡,医生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看出来的!

怎么看出来的,看病人的什么?

1、面相

衰竭貌,营养不良,消瘦到大腿都只剩下骨头,一眼望去,只是皮包着一堆骨头,这种患者一旦发生感染,自身免疫系统难以抵挡,抗生素作用也有限。


此处应该有图,但是非专业人士,会引起不适,故意假装此处有图。


2、各种临床表现

昏迷;呼吸浅快,很快或很慢;心律不齐,心率很快或很慢;血压很低,或者测不出来;手指血氧饱和度很低,或测不出来了;三大基本的生命体征在强有力的医疗支持下都不能维持,无论哪种病因所致,这都是随时会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死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3、各种监护数据

在ICU的患者,会有床边监测设备,有时会有支持治疗系统。监测设备常见的就是心电监护仪,常看的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等。这些监测指标的正常范围一般不大。任何一项指标,短时间内偏离正常值太远,就容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几分钟的事,用不着一两天。

这也是为什么,在icu,永远都有护士坐在病人床头,写记录。定时或随时写患者的监护数据,正常的也要写;前后稍有变化,就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变化大的,就要立即通知医生组织抢救。

4、各种检查结果

现在大家都说,住院要花一大笔钱做检查,icu常规监测检查项目比较固定,主要是监测器官功能变化,比如肝肾功能,反应内环境的电解质,凝血功能,心功能,呼吸功能。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参考木桶理论,任何一项检查结果严重偏离正常值范围,都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比如一个器官功能衰竭,然后蝴蝶效应般的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到全身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这一步,并非一定死亡,关键是,积极器官功能支持以后,各项功能指标依然进行性恶化,那,凶多吉少!

5、最重要的——疾病变化趋势,单次结果不足以说明病情严重性

多器官功能衰竭了,但是经过积极器官支持治疗以后,患者各项指标逐渐好转,那好消息会多一些。

疾病的变化趋势是好是坏,很重要。

现代循证医学研究提示,一些器官评分表可以用来预测患者的死亡率。这在icu中已经普及,大家把一些指标带入表格,计分,最后可以知道死亡概率多少。如果评分逐渐变坏,那就预示着死亡的概率越来越大。至于死亡时间问题,看的多了,慢慢就会有一些个人体会。

医生怎么知道病人会在一两天内死亡,有时是直觉,更多的还是科学依据。

我是重症医生康骏朋,有疑问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