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范学堂

 supergrass001 2018-05-21

典范英语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原汁原味的英语学习材料,被誉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阅读方案”,英国80%以上的学校用它教学生学习母语,全球133个国家用它教学生学习外语。


读故事学英语是孩子学好英语的最佳途径,《典范英语》充分结合孩子天生喜欢故事、好奇心强的心理,以故事为核心,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插图精美细腻,将美德、文化、百科、历史、地理等巧妙地融合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而且,《典范英语》分级科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配有准确而详尽的注释、标准而戏剧化的录音、专家及时有力的指导,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材料。不仅适合学校里的课堂教学,也能满足家庭教学、甚至孩子自学的各种需求。


关于如何学好、用好这套经典读物,我们推荐四步学习法


一、看标题、看封面、看插图了解故事大意;

二、听录音模仿,录音什么音什么调就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

三、有感情地朗读,直到读熟为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功,不仅能训练语音语调,还能培养语感;

四、拼写,单词不仅要能读,还要能拼写。等孩子有了一定基础,还可鼓励孩子复述故事或改写、续写故事。如此积累必见成效。


一、下面我们以家庭教学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亲子共读《典范英语》1-6绘本的具体方法:


亲子阅读步骤



01

导入


拿出一本绘本,先跟孩子一起读封面。通过封面,我们不但能感受整本书的画风,还能对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略知一二。比如这个故事的封面,可以这样跟孩子读:


(图片可点击放大)


引导孩子看封面,不要弄得太复杂,问题不要过多。封面导入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进入故事,而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所以应尽量简洁、直入主题,跟主题无关的可略过。


02

看图讲故事


进入正文后,家长根据故事内容,用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模仿故事里的人物,把孩子带入故事的语境。在这个故事里,模仿孩子们的表情,引导孩子将图文信息联系起来,让娃感受到故事中的孩子们在不同天气下的心情。


拿绘本的第一页给大家举个例子,妈妈们可以举一反三,根据孩子的喜好、水平进行延伸或重新设计问题。

(图片可点击放大)


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故事叙述中的重要角色,而孩子的注意力一般会集中在图片上,所以家长在跟孩子读绘本时,除了引导孩子看图画,还要有意识地让他看文字,并通过图画了解文字的意思,建立起图文之间的联系。另外,给孩子提问时,每幅图不宜太多,2-3个就行,否则孩子容易失去阅读的兴趣。孩子的英语水平还不是很高时,建议少用why、how这类的疑问词进行提问,可以多用who、what、where、is it等设问句型,降低孩子表述的难度,逐步培养他(她)的自信。


03

模仿 朗读


这一步是让孩子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潜移默化地掌握地道发音。 


第一遍让孩子完整地听录音,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从第二遍开始,跟着孩子一起听录音模仿,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跟孩子就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第一次两个一起模仿,看谁最像;第二次你一句我一句模仿,互相指出对方模仿不到位的地方;第三次分角色模仿,比如家长念旁白,Kipper扮演Mrs May,然后再换过来。



模仿完之后就是朗读环节,跟孩子一起朗读2-3遍,有时请家人来评优,看谁朗读得更好,就给谁贴一朵小红花。



04

检查理解


检查理解有很多种方式,这里先给大家介绍一种,那就是猜谜游戏。游戏名叫做“你说我猜”,相信很多人都玩过。游戏规则也非常简单,妈妈跟孩子面对面站着,妈妈把准备好的词卡举过头顶,孩子看着词卡用英文或动作、表情进行描述,妈妈根据孩子提供的信息猜测词卡上的单词。如果想玩得刺激些,两人可以进行计时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里猜出的单词更多。这种游戏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检测孩子有没有理解单词的意思,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亲子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游戏做完后,如果还有时间,妈妈可以跟孩子来一场创意表演,比如我就让Kipper表演孩子们,我来表演Mrs May,用I was silly来代替The children were silly,同时模仿孩子们的表情、动作,也非常有趣哦!



妈妈们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参与,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二、下面我们以《典范英语》7为例,为大家详细讲讲孩子在家学习初级章节书的具体方法:


1

猜测故事情节


拿到一册章节书,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书的封面和标题猜测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猜测的目的一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二是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引导孩子有方法、有目的地从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印证自己的想法,这有助于避免孩子看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如《典范英语7》中这一个故事Noisy Neighbours。根据封面和标题,家长可以提示孩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Look at the front cover, how many people can you see ?


2.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


3.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will be about?


这个步骤,主要是围绕着故事情节进行猜测,家长指着书的封面,通过一些情境对应或者引入帮助孩子理解标题的意思,进而引导孩子去猜测故事的内容。导入阶段中切忌问孩子太多问题或者跟主题不相关的问题,否则这么做会让孩子感到负担,产生逆反心理。

2

了解故事背景


章节书有很多不同题材,如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探险小说等。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地理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人物尤其是那些发生在特定时代背景或具有地域特点的作品。比如,《典范英语》9级中有一部作品Climbing in the Dark 就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不同阶层生活的巨大贫富差距。

△ 维多利亚时代背景


3

整体听读故事


有人问,到章节书的学习,是不是更注重默读,不要求模仿朗读了呢?不是的,即使到了章节书,还是要求孩子能够模仿录音进行朗读,听、说、读、写一个都不能落下。我建议在孩子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内容、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后,家长先播放录音,让孩子裸听故事,看看孩子能听懂多少。带着问题去听,会让孩子注意力更集中,也更有兴趣。


这个时候,孩子肯定有一些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整体听读几遍,听完之后再让孩子对照着书听读一遍,来印证自己裸听过程中的猜测。有个老师给我们分享过一个例子,说她给孩子们裸听故事录音的时候,孩子们听完后,都忍不住问她要书看,就是想通过看书上的文字来印证自己在听的时候产生的想法


下面是 Noisy Neighbours 的音频,听完后你觉得这个故事大致讲了什么呢?


Noisy Neighbours 来自典范英语 09:36

4

通读文本,分析、理解故事


这个阶段,我们注重的不是细节理解,而是孩子的思维训练。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然后逐词逐句地分析单词的用法和句子的语法,之后给文章分一下段,概括一下每段的大意,这样的教学方式非但费时低效、枯燥乏味,还不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如果是孩子自己在家看的话,则容易变成泛读,常常是读一遍就完,阅读时思想不够集中,理解深度不够。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注重对文本整体的把握和理解,加强孩子的思维训练。大致来讲,就是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学会问问题、明白故事结构和逻辑、学会分析人物等

 

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研究中心的Benjamin Bloom教授就提出一个教育目标分类框架,叫Bloom’s Taxonomy。这个框架把学习分为六个层次,自下而上依次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有6个层级,当然,这6个层级不是彼此分割互不相关的,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下面的三个层级是比较低的级别,上面三个级别是比较高的级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针对这6个层级,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分析故事。


1

记忆

 

这个层级要求孩子能够对信息进行回忆和再认,包括具体事实、方法、理论、过程的回忆。


家长们可以通过让孩子复述的方法来检测记忆(不提倡死记硬背式的背诵),让孩子讲述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这个时候,一张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就很重要了,能够帮助孩子抓住主要的信息点,根据脉络进行有条理地复述,或者通过下面这样的表格来帮助孩子梳理情节。比如,Noisy Neighbours 这一课,


2

理解

 

这个层级要求孩子能够理解、解释信息、概念等,包括分类、描述、讨论、解释、对照、预测、区别、翻译等。


家长或老师检测孩子理解能力最便捷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给故事写一个梗概。通过孩子的梗概,你就能看到孩子对于整个故事的把握有没有偏差,也就是理解得到不到位。比如太原外国语学校的一个学生在读完Titanic Survivor写的一篇梗概:


如果孩子不愿意写,也可以鼓励孩子动手制作一份小报,将整个故事内容通过一张报纸展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3

应用

 

这个层级要求孩子能够运用信息,把所学迁移到新的语境里。


家长可以让孩子将整个故事表演出来。戏剧表演可以让孩子动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更快学习一门语言,因为身体语言可以使人放松下来去享受、参与、表达自己,进而促进思考,使语言运用更加自如。


家长可以让孩子来一场一人分饰多角的独角戏,也可以家人一起参与其中。通过表演,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将书上的表述迁移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有很多学校都有典范英语戏剧节,鼓励孩子改编、创作英语戏剧,这对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下图所示,就是首师大附中的孩子们在参加戏剧节的表演:


4

分析

 

从这一层级开始,就是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了。分析要求孩子能够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分析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的结果是因为什么导致的、故事还可能有什么其他结局等等。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


1)用思维导图进行人物分析和因果分析。

思维导图真的是学英语的利器,既可以帮助记忆、又可以用来理解,还可以分析人物特点。比如用双泡泡图做人物分析:


2) 续写故事。

如果要续写故事,孩子需要非常了解故事本身的脉络以及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思考能力。比如,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的范欣妤同学在读完The Ghost Ship 后,发挥想象创作的故事前传:


5

评估

 

这个层级要求孩子能评价里面的观点,进行价值判断。比如,你是否赞同/反对里面的观点、你怎么评价里面的人物、你认为这本书写得怎么样等等。


这个时候,没有比让孩子写一篇读后感更好的评估方法啦!比如,下面这篇读后感,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梁嘉昊同学在读完 Frankenstein 后写下的读后感:


6

创造

 

创造是指你能生产出新的或原创的内容,比如,你能仿照这个故事以另一个人为主角重新编一个吗? 你能够将这个故事改编一下,让它变成一个happy ending吗?


改编和仿写故事,对孩子的能力要求较高,主要考察孩子跳出故事本身,归纳出故事模式或者说是套路的一种方式,既有利于帮助孩子抽丝剥茧抓住最主要的结构,还能锻炼写作能力。比如,北京市朝阳外语小学的 Niarmie 同学就按照Biff、Chip、Kipper的原型创作了一个丛林冒险故事:


6个思维层次都说完了,下面问题来了,这6个层次都走一遍,孩子早没兴趣啦!我们刚刚也说过,这6个方面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割裂分开的,有些层次的能力训练可能包含了好几种,因此,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理解检测方法,一切以兴趣为主。如果孩子还小的话,不建议让他长篇大论地写,而是通过文字 插图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就像上面提到的思维导图、故事小报、海报或者创意故事书等。


看到这里,家长们是不是觉得放心多了!再也不用担心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学好英语了!快带着孩子们用起来吧~最后祝孩子们都能学好英语,学业顺利,走向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