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最为人熟知的中医治疗方法了。在以前缺医少药看病不方便的年代,人们倾向于用最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来缓解病痛。 最早记载刮痧治病的是《扁鹊传》,唐代人们开始用苎麻刮痧治病。用苎麻丝或棉线等绕成一团,用冷水蘸湿,然后在皮肤上刮拭,直到皮肤上出色紫色或红色的斑点。这是刮痧的最初形式,古时称为“刮纱”。清代出现了第一部痧症研究的专著——郭志邃所著的《痧胀玉衡》,奠定了痧症研究的理论基石,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对后世影响很大。 刮 痧 原 理 很多人看到紫红、紫黑的痧会觉得害怕,其实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淤血斑的现象。这些血斑凝结后会自行溃散,产生自家溶血作用。如果出痧后,皮肤的颜色是鲜红色,表示正常,出痧后皮肤的颜色越深,表示经络淤阻的时间越长,情况越严重。 如果觉得身体某个地方酸麻胀痛,这通常就是经络不通的信号。我们就可以随身带个刮痧板,在不舒服的地方刮一刮,也不用一定要出痧,把经络打通,让气血流通起来,这样就可以把星星之火熄灭于未兴之时。 使用过刮痧及拔罐等治疗方法的人都有体会,刮痧拔罐对于治疗疼痛性疾病,比如肩周炎,腰腿膝关节疼痛等效果非常好,因为刮痧拔罐能迅速地将经脉中的淤血等废物以出痧的形式排出体外。废物一排除,经络通畅了,气血就会有效地将营养输送到全身,人就会感觉到轻松、灵便很多。刮痧主要是疏通经络,帮助气血快速地流通,如果身体有比较严重的寒湿,瘀血等,用拔罐的方法比较合适。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罐印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我认识一位在中国的足球俱乐部里做队医的欧洲朋友,经常用拔罐刮痧针灸的方法给足球运动员治疗。在正确的操作下,这些外治方法安全、有效,无副作用,这也是刮痧拔罐能够在民间流传如此广泛的原因。 刮 痧 工 具 民间的方法最讲究实用有效,可以用来刮痧的工具五花八门,丝瓜络、铜钱、瓷勺、木梳、贝壳类、玉石、砭石、水牛角……很多时候都是就地取材。有位朋友讲,小时候有次正在吃饭的时候,他告诉奶奶脖子疼,奶奶往他脖子上抹了点香油,用筷子就给他刮了起来,疼得他吱哇乱叫,但是两分钟以后,脖子就不疼了。 现在我们常用的刮痧板主要材料为砭石和水牛角两种。砭石质感非常细腻柔和,摩擦皮肤会觉得很舒服,且有研究表明砭石有极佳的远红外辐射能力,可增强人体细胞的正常机能,有利于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水牛角本身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等功效,水牛角的角质蛋白和人体肌肤蛋白大致相同,有滋养皮肤的作用。 刮 痧 禁 忌 刮痧虽然看起来简单易操作,但毕竟是一种治疗方法,以下几点时一定要注意: ▶ 避免空腹、过度疲劳、熬夜后刮痧,否则可能会出现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冷等晕刮现象。 ▶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及危重病症者都不宜刮痧;有晒伤、皮疹或暴露伤口或传染性皮肤病患者也都不宜刮痧。 ▶ 孕期、经期妇女,下腹部及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部位禁止刮痧。 ▶ 刮痧部位宜少而精,每次刮痧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 ▶ 不要片面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体质、病情以及室内温度等多方面影响。 ▶ 每个刮出红色淤点或淤斑的部位一般要7天后才能再刮,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 刮痧使汗毛孔开泻,要消耗体内津液,刮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切勿吹风受凉,若有出汗要及时擦干。一般要在刮痧3小时后方可洗澡。 健康 丰盛 成长 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