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北方言:蛋球事

 宋旭的图书馆 2018-05-21

晋北方言:蛋球事

 

宋旭

 

某年某月某日,有内阁首辅亲赴晋北某村视察。问及某人能耐几何,陪者答曰:“蛋球事”。不解,遂问:“何谓蛋球事?”有从者恐见鄙于上,趋而语之:“盖中专文凭矣”。众皆悦之。

“蛋球事”为晋北俗语,意为“不怎么样”、“一般般”。搁现在,也就相当于中专水平。

考“蛋球事”之语源,当谓“剼毬势”。

 
 

“势”,《说文》释义:盛力,权也。文明初起,物资相对贫乏,部落中最大的权力,莫过于对生育权的占有。故“势”,被引申为“男人或雄性动物的生育能力”。如《晋书·刑法志》:“淫者割其势”。《梦溪笔谈》:“六畜去势,则肉多而不复有子耳。”无疑,雄之为雄,在乎其“势”,“势”去则无雄可称矣。

“毬”,俗谓男根也。孟子曰:“食、色,性也”。佛去其一。故又谓之曰“尘根”。

古之“去势”,谓“骟”,谓“劁”,谓“阉”。于马、驴曰“骟”,于猪曰“劁”,于人则言“阉”。

“阉”者,《说文》释“竖也”。为宮中奄阍闭门者。段玉裁注:“门竖也。门字今依御览补。竖犹孺也。周礼注曰:竖,未冠者之官名。凡文王世子之內竖、左传之使牛为竖皆是。司门则曰门竖。故从门。宮中奄昏闭门者。昏,本作阍。今正。周礼注曰:奄,精气闭藏者。今谓之宦人。”可知“阉”之“去势”义,为后世引申。其初,当为“剼”。

“剼”,今音“shan”。古无舌上音,其音当在“d/t”二母,可拟“dan”音。

 “剼”,汉语同“刈”。“刈”,音“yi”。割也。

“刈”不见于《说文》,《康熙字典》释曰:古文“爻+刂”。《说文》芟草也。《徐曰》本作乂,后人又加刀作刈。《注》刈,获也。草曰刈,谷曰获。

可知“剼”,即“割”。“剼”者,《前汉·西域传注》:“绝也”。故俗语又谓“绝球事”。

把男人最特殊的能力除掉了,就“没了特色”,其人也就不怎么样了,一般般了。

用老古人的话说,就是:“雄者去其势,则熊矣。”

或曰:“雄乎哉?”

“势且去矣,安敢称雄?”

“若是,吾心安矣!”

“蛋球事”,其实是一个很具“社会性”的词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