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v——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市一院中医科林娟讲课2018,5,21

 悟疗田振有 2018-05-21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该体系充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        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
        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 “ 辨证施治 ” ,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 “ 个体化医疗 ” 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但是,单纯的“辨证施治”也存在其临床中的缺陷。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医针灸临床研究。
        ⑴ 中医诊断学是否仅以 “辨证施治” 立论。医圣张仲景在《 伤寒论 》 太阳经证中共设立了16个处方,8个处方治疗太阳中风( 表虚 );8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 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 表虚 )证发热、恶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 “ 桂枝汤 ”  基础上衍生而来 。同样抓住太阳伤寒( 表实 )证发热、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 “麻黄汤” 基础上衍生而来 。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⑵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⑶ 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痰浊、肝风、瘀血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中风病的发生。但是,无论什么病因;无论什么体质均出现共同的临床体征,既喎僻不遂。石学敏院士认为既然有共同的病症表现,必定存在共同的病理机转。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理论基础归纳出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导致 “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发为中风。       ⑵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二、清楚阐述中医“神”的概念
        1. 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神”,仅指思维、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能力等;广义之“神”,则泛指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同时,广义之“神”,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李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中“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脑开窍”。
三、对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        则的修正
        中风病传统针刺治疗原则是急性期 “ 平肝潜阳、镇肝息风”;稳定期及后遗症为“疏通经络”。取穴方面多沿用“风取三阳”、“治痿独取阳明 ” 的理论。以取阳经穴为主。通过大量的临床对比研究和基础实验证实:传统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确实对稳定病情,改善肢体功能有一定疗效。但是,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改变脑功能等方面作用则不明显。石学敏院士设立的 “ 醒脑开窍 ” 针刺法则以阴经穴为主;督脉穴为主,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四、对“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        腧穴的操作进行量学规范
        1. 古人针灸的量化指标。古医籍中记载了很多针灸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例如 :“ 针三呼 ”、“ 灸五壮 ”、“ 拇指向前为补,拇指向后为泻 ”等等 。说明古人对针灸治疗的量化指标和手法规范是非常重视的。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及历史进程中古典医籍的遗失,针灸操作的量化指标及手法规范后世没能完整的继承。
        2. 石学敏院士将“醒脑开窍”针刺法配伍腧穴操作进行量学规范。为此,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逐一确定了腧穴位置、进针深度、针刺方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刺效应及针刺最佳间隔时间等。使“醒脑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剂量化、科学化。

五、“醒脑开窍”针刺法的        组成与操作
1. 治则:醒脑开窍、滋补  肝肾、疏通经络
1. 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之方Ⅰ   处方:双侧内关(PC6;手厥阴心包经)                 人中(Du26;督脉)                     患侧三阴交(SP6;足太阴脾经)
内关
        位于腕横纹中点直上2寸,两筋间,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泻法。内关穴采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自然退回。配合提插,双侧同时操作,施手法1分钟。
   









3. 醒脑开窍针刺法辅穴    处方:患肢极泉(HTl,手少阴心经)                患肢尺泽(Lu5,手太阴肺经)          患肢委中(BL54,足太阳膀胱                经)

          极泉,部分古籍记载极泉穴为禁针穴,究其原由有以下几点:极泉穴部位腋毛茂密,不易消毒;极泉穴部位的汗腺丰盛,细菌容易滋生;极泉穴部位组织疏松,对穴位部位中的血管缺少压迫,容易出现皮下血肿。





        醒脑开窍针刺法穴位腧穴组成的精华在于主穴和辅穴的配伍。        主穴之方Ⅰ、方Ⅱ,侧重于醒脑开窍;滋补肝肾,通过调元神、利脑窍、补肝肾、充脑髓,达到以神导气;以气通经的功效。        辅穴则侧重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通过经络通畅、气血顺调,达到气行血和、神安窍利,以利于萎废功能的康复。
        所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穴方、方和辅穴适用于脑卒中的各个阶段,也适合用于脑卒中的各种证型。        从安全性角度上,除人中穴在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24小时之内)应视其血压水平慎重选用外,(因为,针刺人中可以短时间的提高血压30 ~ 40mmHg)其它腧穴安全实验均为良性导向。
4.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穴       配穴是根据脑卒中的不同临床表现或合并症、并发症针对性的选穴,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配穴体现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传统原则,是个性化治疗的具体应用。
(1)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椎—基底动脉系统是颅脑供血的一部分,负责颅内 1/3  的血供,与颈内动脉系统有丰富的吻合支。是脑卒中病人侧枝循环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方:双侧风池(GB20,足少阳胆经)   双侧完骨(GBl2,足少阳胆经)        双侧天柱(BL10,足太阳膀胱经)


(2)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吞咽障碍即包括双侧皮质延髓束损伤后,上运动神经元性的假性延髓麻痹;也包含脑干延髓梗塞,疑核本身功能减退后,下运动神经元性的缺血性延髓麻痹,现在统称为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至今为止仍然是现代医学无法积极治疗的疑难病症,消极的支持疗法,不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因为感染、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死亡。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配穴的应用有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观察住院病历521例,临床治愈率达64.68%;显效率达 19.39 % 。这部分患者均可以撤消鼻饲,正常饮食。
处方:双侧风池(GB 20,足少阳胆经)    双侧完骨(GB l2,足少阳胆经)    双侧翳风(TE l7,手少阳三焦经,   咽后壁点刺




(3)手指握固或手指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多由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出现手指握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手指功能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手指运动功能是康复疗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处方:患侧合谷(LI 4,手阳明大肠经)  患侧上八邪(EX-UE 9,经外奇穴) 








(6)共济障碍      脑干血管病共济障碍是非常多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以平衡运动、协调运动及震颤为主。石学敏院士设定两个穴位,收到非常理想的疗效。但是穴位针刺操作规范非常严格。  
      处方:风府或哑门(DU 15;DU 16,督 脉) 

(7)症状性癫痫       症状性癫痫是一个脑卒中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额、顶、颞区皮层梗塞,并发症状性癫痫的机遇相当高。症状性癫痫多发生于恢复期或后遗症,脑卒中患病1个月后或更长时间,3个月、半年后发作癫痫最为多见,发病早期发生癫痫的反而少见。针刺治疗症状性癫痫有较好的控制症状;减少或停止抗癫痫药物的应用的作用。        处方:双侧大陵(PC7,手厥阴心包经)                    鸠尾(RN15,任脉)



  (8)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多见的合并症之一,持续的超高血压,直接影响脑卒中的疾病转归,也是脑卒中再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地调整和控制血压是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9)便秘       由于脑卒中后排便体位改变和饮食结构、胃肠功能的紊乱,便秘也是脑卒中后的多见的并发症。尤其在脑卒中急性期内,由于便秘引起腹压的增高,进而影响血压及脑压的调整。祖国医学也认为:在急性病证之时,通腹气是治疗的关键。        处方:双侧丰隆(ST40,足阳明胃经) 左侧水道、归来(ST28、ST29,足阳 明胃经)                   
 左外水道、外归来(自定腧穴)



(10)小便失控       脑卒中患者随着脑功能的蜕变,或部分小便控制中枢(旁中央小叶)的损害,常出现小便失控,老年患者更为多见。小便失控包括小便失禁和遵尿潴留两类,也是脑卒中治疗中比较难以解决问题。        处方:关元(RN4,任脉)                     中极(RN3,任脉)                     曲骨(RN2,任脉)


(11)肩周炎       脑卒中早期瘫痪的肢体没能及时地进行被动锻炼,就会发生多种骨关节、软组织病变。肩周炎就是脑卒中患者最多见的软组织病变之一。        处方:肩髃(LI15,足阳明大肠经)                     肩髎(SJ14,手少阳三焦经)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SI9、SI15、                     SI14,手太阳小肠经)                    痛点啊是穴刺络拔罐。 


(12)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脑卒中后比较容易发生的合并症之一,现代医学对其治疗也是非常困难,由于智力的衰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处方:百会(DU20,督脉)                     四神聪(EX-HN1,经外奇穴)    四白(ST2,足阳明胃经)                   太冲(LR3,足厥阴肝经)





治疗时间        每日针2次,10天为1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以上内容系我们跟随石学敏院士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而归纳的结论。 “ 醒脑开窍 ” 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显著;对人体多系统均有良性导向作用。石学敏院士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归纳,将多系统、多学科诊疗、 预防、康复方法有机地结合管理,综合、程序化用于中风病的诊疗中,形成了----“ 石氏中风单元疗法 ” 。更进一步降低了中风病死亡率;提高中风病康复率,为中风病的治疗开辟了更好的治疗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