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根廷亡于贝隆夫人

 甲午童 2018-05-21

【阿根廷亡于贝隆夫人】其实,把时间拉回到一百年前,阿根廷曾是一个非常成功、富庶、美丽的国家。受益于丰富的自然资源、高素质的人民、多元开放的经济,阿根廷曾经在拉丁美洲国家中一枝独秀,很早就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当时欧洲甚至流行一句谚语,对暴发户叫“富得像个阿根廷人”。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797美元,高于法国的3485美元和德国的3648美元;二战前它是与美国并列的西半球发达国家,GDP全球第八;甚至在1950年,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领先于日本,与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大致相等。

阿根廷的命运完美阐释了,一个国家是怎么成功地把自己搞失败的?

阿根廷的失败离不开: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首歌。

这首歌就是脍炙人口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我想改变一下,不想永远屈居人下!
我怎肯坐在窗边,渴望明媚的阳光又无能为力?!
于是我争取自由,大声疾呼,一切无足轻重,并非意料中事。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说句心底话,我从未离开大家…”

我是在90年代听到这首歌的优美旋律,为此还看了麦当娜主演的那部电影《贝隆夫人》,建议大家可以看看,歌剧还是优美动听的。

这部电影体现的是典型的好莱坞白左价值观,对贝隆夫人极尽赞美之能事,简直是弱势群体受苦难人民的圣母。

然而,事实的真相是阿根廷毁于圣母。

贝隆夫人出身卑微,是裁缝的私生女,15岁来到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了“布漂”歌女,开始她的演艺生涯。在这里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胡安.贝隆。

贝隆出身农民家庭,是一名职业军人,在二战后的1946年当选阿根廷总统。贝隆夫人从演艺圈跨界从政,出任劳工部部长,并成立了伊娃贝隆基金会,用以救助贫困,访贫问苦,在劳动人民心目中人气飙升。靠着底层人气和顶层“枕边风”,夫人干政,她成为阿根廷政坛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堪称“影子总统”。

由于出身于社会底层,贝隆夫妇对底层人民怀着深厚的感情,一心想要建立一个真正平等的阿根廷,维护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的利益。他一上任就强硬支持建立劳工同盟,增强工会的力量,并为工人大幅度提高工资,大派福利。他上任之后不久,阿根廷的工人就得到了一年发放13个月工资的待遇。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钱从哪来?当然是万恶的大公司和资本家喽!贝隆政府的做法是当时左派政府的典型套路——劫富济贫:没收了英美在阿根廷的资产,强行国有化;拒绝偿还阿根廷的外债,做老赖耍流氓;对国内有产者征收重税,搞福利国家;对外闭关锁国,关税高企,贸易保护……

违背市场规律,后果可想而知,外资跑路,企业倒闭,经济崩盘,大批工人失业,罢工此起彼伏,所谓工人阶级也是受害者,以前苦还有被剥削的机会,现在领到福利后没人剥削了,下岗了,高福利就是一锤子买卖!“公平”、“平等”、“独立自主”,空洞的口号解决不了空荡荡的口袋,为了挽回民众信任,贝隆政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选用了一个最愚蠢的方案:开动印钞机玩命印钞。这是拉美流氓政权的必然走向,前有阿根廷,后有委内瑞拉,饮鸩止渴,恶性通胀。没有对应的物质财富和生产能力,钞票就变成了废纸,一夜之间,无论有产者还是无产者,国民财富统统被洗劫一空。

终于,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全阿根廷都变成了无产阶级。一个富裕的国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堕落成了一个无产者的国度。

1955年,军队出场了,贝隆被军事政变赶下台,然而,贝隆种下分裂的种子,在阿根廷的底层民众依然把贝隆当做偶像崇敬,贝隆主义像幽灵一样徘徊在阿根廷社会。

“平等”、“公正”、“均富”,像美丽的罂粟花,永远充满致命的诱人魅力,甚至连白左横行的好莱坞也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贝隆夫人》致敬。


整理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