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统治阶级蜕变史——士绅阶级是怎样炼成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8-05-22

我之前说到的那些统治阶级,分封贵族世家大族都是有自下而上与中央对抗的力量,由此有废立君主的实力,及与君“共治天下”的底气,到了科举制全面铺开之后,中国进入长期的扁平化社会,这一常态几乎持续到清末军阀割据,近乎一千年。前期的官僚统治集团即使丧失了分封贵族与世家大族的底气,可君主与臣“共治天下”政治传统还在,但蒙元入侵后,这一政治传统被打破,中国“本土”的统治阶级烟消云散。

蒙元时代的统治阶级自然是草原贵族,之后明朝虽然恢复汉人正统,但抛弃了过去“共治天下”的政治传统。朱元璋废了丞相职,从儒家经典中删去了《孟子》,于是官僚统治集团便丧失了翻身之力。但新的统治阶级——士绅阶级还是在这样的大势下形成了,并成为压垮明朝的主要因素,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还是得从朱元璋身上找,因为姓朱却出身贫贱,皇帝便很自然地将自家往朱熹身上扯,奉朱熹为圣人,同时将程朱理学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新朝代的思想稳定剂,而这剂稳定剂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确实为扁平化社会起到了控制基层人民思想的稳定作用,而另一方面,程朱理学也成了士绅阶级统治基层社会的思想武器。

而程朱理学能在南宋就成为正统思想的时代背景,就是官僚统治集团长期地域性经营基层社会必然会导致士绅阶级的形成,南宋统治区域小,官僚圈子则更小,江南官僚集团一家独大,他们当中最早出现了士绅阶级。元朝中断了这一历史进程,到明朝才渐渐复苏,明前期他们还无法被成为统治阶级,看朱元璋杀那么多的官,朱棣腰斩方孝孺,就可见皇帝对江南士绅阶级打压之重。为了防止江南士绅阶级垄断官僚体系,明朝还限制了他们的科举登科名额,并给其他弱省增加名额来制衡其在中央政府的影响力。

即使中央政府如此打压,可随着国内太平、经济增长,其他弱省也发展出了士绅阶级。这便是程朱理学对士绅阶级的催生作用,士绅阶级有着过往贵族门阀所没有的特点——他们有着统一的思想。没有硬实力基础,但却有统一价值观的精神优势,这很方便他们能在政治上统一起来,用思想规范限制皇权。所以我们看到,嘉靖皇帝之前的文官系统从来都是铁板一块,且越来越强势,直至“大礼议”之争,皇帝被迫重视他们对皇权的威胁。

在洪武到嘉靖,花了154年,脆弱的江南士绅阶级稳步成长,并利用程朱理学联合其他地区新生的士绅阶级,终于形成了一股对皇权产生威胁的势力。这次统治阶级的逆袭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在这当中我们也看到,在生产力低下的农业社会,哪怕政治制度再慎密严防,统治阶级还是会从扁平化社会中逐渐形成,并随着农业社会的地域性特性,扎根于基层的士绅阶级便会形成地域性团体,对中央政府产生离心力,并在中央政府统治力衰微时成为割据政权,这是大一统国家无法阻止统治阶级发展的必然后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