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赊店古镇旅游》之(第39辑)CCTV高大上的赊店古镇来了!

 nygf 2018-05-22



    (刊头题字:王学峰)

《赊店古镇旅游》之(第39辑)

 CCTV高大上的赊店古镇来了!


(本文转载自《记住乡愁》微信公众平台,特别鸣谢)


                                       (摄影:孔峰)

       

微信看

乡愁

第50集 赊店镇  重信守诺  




                 (摄影:帆航)


拍摄花絮

 第50集 赊店镇 重信守诺  


                 (摄影:孔峰)


                      (摄影:帆航)

(摄影:孔峰)



                (摄影:帆航)



              (摄影:娄群才)

精彩评论

第50集 赊店镇 重信守诺    


(摄影:帆航)

节目播出后

朋友们第一时间发来走心评论:


(您的留言也上榜了吗?)


(点击图片放大阅读)

               (摄影:帆航)


                                        (摄影:帆航)


▼观众 戴腾寅先生

作为一名热心观众,我首先要把由衷的敬意献给专题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专家和栏目组。

昨晚,我准时收看了《记住乡愁· 第三季·第五十集·赊店镇--重信守诺》。那面镌刻着“大义参天”四个大字,在古镇中伫立了数百年的铁旗,虽然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却在不断地向世人传颂一个动人的故事,向社会昭示中华民族“重信守诺”传统美德的深厚。

                      (摄影:帆航)

▼海外华侨 王后己女士


“赊店镇”这个古镇的名字好怪啊!肯定有故事。果不其然,原来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追杀皇室后人。皇室后人刘秀单骑仓皇出逃时,途经河南省西南部的伏牛山脉的一座小镇。刘秀来到兴隆店时,人困马乏,就在一家酒店喝酒解乏。突然,他看到酒馆外面飘着“刘”字酒旗,灵机一动:我若用这“刘”字酒旗告诉世人,我是刘姓皇室后人,不就可以招兵买马,重整旗鼓吗?!可是刘秀囊中羞涩,只能赊旗。酒店老板欣然答应,刘秀赊旗时承诺:若日后能恢复汉室江山,一定会回报于他。果真如此,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登上皇位的刘秀信守了当年的承诺,将兴隆店改为了赊旗店。因为有了光武皇帝赐名,赊店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九座城门拔地而起,赊店有了与皇城同等的荣耀。

                   (摄影:帆航)

  光武帝刘秀重信守诺不仅给予古镇的荣耀,还给小镇带来了一笔精神财富。重信守诺从此也成为了古镇人做人做事的准则。

故事“带血的赊单”就是重信守诺的重现。乾隆年间山西杨姓客商在赊店镇买粮救灾。在钱粮两清后,要求再多赊3200两银子的粮食,以便救灾。虽然东家不在,掌柜还是欣然答应了。谁知杨掌柜半路遇到土匪,杨掌柜在弥留之际将儿子叫到跟前,交代了赊账的事并嘱托儿子一定要还账。而赊店镇的赵掌柜一看杨掌柜一直杳无音信,就坚持将自己的积蓄偿还了东家的赊账。三年后,杨掌柜的儿子杨承,带着这份父亲留下的带血的赊单和白银来到了赊店镇,信守了父债子还的诺言。这时赵掌柜告诉杨承,他父亲赊下的白银已经偿还。要杨承拿着这笔钱重振家业。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 !重信守诺不仅是商人应该遵守的准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

现在,国内一些不法商人,见利忘义。不仅借钱不还,还坑蒙拐骗、造假制假来获取利益。与我们的祖宗的教诲背道而驰。这些人虽然是极少数,可是给国家名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这些造假者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摄影:帆航)

▼观众 罗育灿先生

观《记住乡愁》第三季《赊店镇一重信守诺》有寄

一、赊店感怀

喜看白日千帆过,常忆夜间万盏灯。

赊店酒旗新气象,皇城街道老乡坪。

千金一诺怀忠孝,继祖同行意信诚。

大义参天情似火,敢承责任照心旌。


(摄影:陈俊义)

二、诚信花

一旗赊得帝王业,众手浇开诚信花。

交汇汉江观逝水,纵横街道映朝霞。

赊单染血藏真义,验质锤钢铸剑叉。

古镇繁华凭德厚,信诚守诺秤无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