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课间休息时,小媛老师看到这样的一幕: “下课了,Sasha坐在地毯上默默哭泣。小媛老师过去问她怎么了,Sasha不做声。旁边的Dalton小朋友一边用手轻拍着Sasha安抚她,一边告诉老师:妈妈给她新买的“点心盒”找不到了。让人感动的是,Dalton似乎感受到了Sasha此刻的情绪,他面容有些担忧,并一直用手轻拍着Sasha,并告诉她“Let's try to find it together', 让我们一起去找吧。” 这让小媛老师想到了一个词“同理心”。汪小菲曾在采访中说过,大S吸引他的一点就是那颗“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懂得聆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现在儿女双全生活幸福的大S,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一定会将这颗“同理心”传递下去。 在美国小学的情商教育中,“同理心Empathy”是十分重要的一课。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同理心? 同理心 VS 同情心 很多人会误以为同理心(Empathy)就是同情心(Sympathy)。国外的护理学家Teresa Wiseman曾给出两者的本质差异。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如果把人们遇到的“窘境”比做一个“黑洞': 有同情心的人会为身处窘迫的人感到悲哀,因为可怜他而想要安慰他。一个朋友受伤了,有同情心的人会安慰她说“你还好吗?”“不要难过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时我们表达的更多是对弱者的同情。Teresa Wiseman将同情人士比作一个站在洞口给予别人安慰的人: 而同理心更多的表现为共情,即把自己假想为对方来体会对方的情感。比如,朋友的小狗丢了很伤心,有同理心的人会当作自己的小狗丢了一样,这种情感上的共鸣让自己想要帮着朋友去寻找那只丢失的小狗。 虽然有些孩子天生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同理心”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那么,美国学校是如何一步步培养出一个具有“同理心”的贴心宝宝呢?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实操性很强的方法: 认识不同的情感 美国小学要教孩子来“认识情感”。几乎美国小学教室中都挂着这样的情绪海报: (文末附加高清图片下载方式) 1. 表达自己的情感: 刚开学的一个月,小媛老师每天早上会问问孩子们“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小朋友们围坐成一圈,分享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们非常热衷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情绪。Leona说“我今天很兴奋,因为放学后妈妈会带我去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Nathan说“今天我很难过,因为妈妈没有按照允诺,给我做macaroni cheese(一种通心粉奶酪)'。 孩子们一边分享,老师一边指着情绪海报。我们还为每一个情绪设计了一个身体动作,比如有小朋友分享自己很兴奋的时候,其他的孩子会把两个手举在空中做欢呼状。这些方法都是为了帮孩子认识不同的情感(如生气、开心、害怕、沮丧等)。 2. 指出情感,让小朋友学会观察 就在孩子们依次分享时,小媛老师发现坐在旁边的Chloe眉头锁在一起,有些不开心。仔细一看是因为她被朋友挤到角落了。小媛老师灵光一闪,也许这是个不错的教孩子认识情绪的时刻。 于是我告诉Susan“请你往旁边一点坐,你看Chloe被挤到小角落里好像没有很开心”。当孩子们知道老师可以观察到他们的情绪时,他们也会学着去模仿和观察别人的情绪。 3. 表扬有同理心的小朋友 就在老师告诉Susan往旁边移动一点的时候,坐在Chloe另一侧的Westley也往另一边移动了一点。这时小媛老师马上表扬Westley的行为,“谢谢Westley分享地毯上的位子,他懂得为别人着想。现在Chloe有比较大的空间,她看起来比较舒服了”。 这时,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学习Westley的做法,给其他同学让出更多的空间。老师的表扬让孩子们在积极的暗示中懂得“拥有同理心,为别人着想”的重要性。 同理心培养的五步法 现在来跟大家分享下美国老师常用的同理心训练五步法。训练开始前,老师会准备一些不同情境的同理心卡片: (文末附加卡片免费下载方式) 第一步:观察和聆听 这是培养同理心的第一步,通过仔细观察朋友的表情和聆听对方的语言,来识别对方的感受。我们以一下的情境为例: 朋友投篮没有得分,有个队友埋怨他,他把球重重地摔在地上,并发泄的大喊“I don't like it!' 从他的身体动作和语言,我们识别出他此刻的感受:沮丧和生气。 第二步:建立联系 接下来,启发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曾经有没有过同样的感受?这时,有的小朋友说“有一次我很努力的复习考试,却没有考好,心理特别沮丧”, 还有有的说“有一次和朋友玩踢足球,别的同学怪我踢得太高,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很快孩子们和这位同学建立起了联系。 第三步:假想为对方 接下来老师会问:“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会是什么感受?” 小朋友已经按耐不住自己的心情:“我一定会很难过”,“我会特别沮丧,想要一个拥抱”,“我会希望有人来帮我,教我怎么投篮”。 Bingo!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就能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了。 第四步:安慰着询问 当我们感受着对方的感受,会以更真诚的口吻询问对方:“你还好吗?”,“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其实我也有过跟你一样的心情。” 将心比心,当对方知道你在分享着他的感受的时候,他更乐意与你分享此刻的心情。 第五步:表达你的关心 这是表达同理心的最后升华:因为我感同身受,所以我能站在你的角度来帮你分担。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关心呢?有个小朋友说“我会告诉他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因为之前我也不会打篮球,还被别的同学取笑。我愿意陪他在课间休息时一起练习投篮!” 听到这里,小媛老师的心理暖暖的,因为孩子们懂得了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并提供帮助,这基于理解的帮忙真的很暖心。 最后要说的是,在培养同理心的同时,我们并不希望孩子丢掉对事物的思辨性和批判性思维。在设身处地为别人思考的同时,仍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本期福利:获得文中提到的“同理心”资源,请长扫下方二维码,然后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同理心 Reference: https:///easy-ways-teach-empathy-kids/;http://www./2015/09/empathy-scenarios.html Empathy Game: a tool to teach kids to be considerate from Moments a Day
精品内容: 美国老师课程: 【兰登分级阅读】结合思维导图:兰登分级阅读课程 【思维导图课程】 Betty老师带你用思维导图精读绘本 【自然拼读课程1】美国明星老师Ms. Tina带你学习自然拼读 【自然拼读课程2】美国公立学校老师:自然拼读第二阶段课程 英语学习: 【单词】 把单词做成煎蛋?原来美国孩子这么背单词 【自然拼读】美国老师用16张教学海报,带你玩转“自然拼读” 【阅读】分级!分级!是美国阅读教学的精髓
情商品格: 【思维】风靡美国学校的成长性思维: 揭秘“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美国教育理念: 【思维导图】当思维导图遇上绘本精读,会擦出什么火花? 【数学理念】美国孩子的数学是美术老师教的吗? 作者:小媛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