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思明居士 2018-05-22

明朝嘉靖(1522年—1566年)年间,距离 1449 年的土木堡之变大约百年,明朝再次面临重大的军事危机。攻击北京的,是来自北部草原的蒙古骑兵,明朝官员蔑称他们为“北虏”;随时骚扰南京的,则是在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猖獗的日本海盗——倭寇。在十六世纪四五十代,至少在朝廷的决策层面,南倭和北虏被置于同样的战略高度。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明代九边图

木堡之变后,明朝驻守各边的将领都在修筑边墙,万历年间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也在修筑蓟州长城。然而,边墙的修建,最多不过增加了蒙古骑兵入侵的困难程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蒙古人的入侵。清初学者万斯同《明史乐府》中感叹道:“岂知明人防北狄,专藉筑城为长策;不曰长城曰边墙,版筑纷纷无时息。”

15世纪末16世纪初,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开始崛起。他在成化十七年(1481年)继承汗位的时候,年龄还很小,故称“小王子”,又称“达延汗”。蒙古人引以为荣的,第一是成吉思汗,第二是忽必烈,第三就是达延汗。他1510 年征服了山西以西的河套地区。到1524年去世前,他得到了帕米尔高原以东的所有蒙古人的效忠。

达延汗死后,他的子孙之间爆发了权力争夺。最终,他的孙子俺答汗逐渐控制了蒙古南部,以及河套地区的鄂尔多斯。由于有水,可以进行农耕,河套在草原世界有非常特殊的战略作用,控制这样的地区为控制整个草原奠定了基础。而且,以河套地区为基地,游牧民族容易进入内陆。在16世纪的中后期,“套虏”成了明朝北部边防的最大威胁。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达延汗中兴

俺答汗统治漠西和漠南蒙古近半个世纪。在他统治期间,十六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段持续而普遍的干旱时期,整个华北和蒙古南部经常处于干旱和饥荒的威胁之下,天花、瘟疫也在蒙古肆虐,蒙古人对于汉地社会的茶和粮食的需求更加迫切。俺答汗希望与明朝通贡或者互市

在明朝方面,尽管大部分边境将领力主和平,希望皇帝考虑蒙古人的互市要求,但固执的嘉靖皇帝对于蒙古人请求互市的要求一概拒绝。他甚至要求所有公文中的“虏”字必须小写,以表达他对蒙古人的轻蔑。除了军事途径以外,嘉靖帝拒绝任何其他形式的接触

然而,此刻明朝北部的边防力量已不足以应对蒙古骑兵的进攻。在嘉靖朝中期,俺答汗的兵马东边从辽东、蓟镇边外起,西边直到甘肃、青海以西,并且经常深入宣府、大同,连年侵寇,构成明朝的最大威胁。明朝孱弱的军事防线,也不时被蒙古骑兵撕开。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明朝九边重镇地图

嘉靖年间,明朝的军事卫所制度衰败已极。曾在正德五年到十年(1510—1515 年)间担任兵部尚书的王琼说,在他那个时候,卫所军士“逃亡十之七八”。边镇卫所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不理想。以大同为例,嘉靖十六年(1537 年),四万蒙古骑兵入侵时,大同镇能整合的士兵人数仅有一万四千人军屯制度的败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后勤供应不足、边镇士兵因劳累和拖欠军饷而频繁发动兵变,也是边境军队战斗力下降严重的重要原因。

嘉靖二十五年(1546 年),时任陕西三边总督的曾铣向皇帝提议,发动一场对俺答汗的战争,夺取河套地区。尽管皇帝对这个计划颇为心动,但实际上计划不可能得到实现,因为以明朝政府当时的军事和财政实力,不可能组织起大规模的远征。曾铣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

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因为政治斗争,曾铣被杀,支持他的首辅大学士夏言也丢了脑袋。严嵩取代夏言成了首辅大学士。明朝对待蒙古的政策,改为防守为主。就在蒙古骑兵不断骚扰明朝北境时,南方沿海也频繁遭受倭寇的入侵。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倭寇的侵扰,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倭寇早在元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倭寇在嘉靖年间的大爆发,却让嘉靖皇帝和他的大臣们穷于

应付。嘉靖年间的倭寇,因此也被称为“嘉靖大倭寇”。问题是,为什么倭寇会集中爆发于16世纪的40—60 年代呢?

传统史家认为,倭寇产生的原因是日本在此时恰好进入战国时代,所以会有大批的武士和浪人浮海进行劫掠。现代史学家的研究越来越清楚地揭示了“嘉靖大倭寇”的性质。

倭寇的主体是海上贸易商人,是假倭,不是真倭,倭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明朝的海禁政策。因为嘉靖八年(1529 年)宁波市舶司的关闭,使得正常的中日朝贡贸易中断,致使海商只能铤而走险,武装走私。新的研究还认为,倭寇中,真正的日本海盗人数并不多,“真倭”多半受“假倭”的雇用,处于从属地位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新忠烈图

对于明代中后期东部沿海的居民来说,倭寇就像是一个梦魇,长期让他们无法有安定感。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明朝政府开始清剿倭寇。浙江巡抚朱纨推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坚决惩罚所有违反海禁政策的人,并率兵攻克倭寇盘踞的双屿港。朱纨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成效。但是,浙江籍与福建籍的官员们开始弹劾朱纨攻击他杀人太多。悲愤的朱纨选择了自杀,他厉行海禁的做法也被废除。

北方的战事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也达到了巅峰。这一年九月,俺答汗的军队突破了北京东北的古北口防线,向南到达了北京东面的通州。先头部队抵达北京城门。由于担心在京城附近吃败仗而无法掩饰,首辅大学士严嵩警告兵部尚书仇鸾不准出城迎战。蒙古军队围攻京城,然后洗劫了北京郊区,在没有遭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从容地带着战利品回到了边境。这一事件史称“庚戌虏变”

迫于蒙古的压力,明朝政府在嘉靖三十年(1551 年)同意在大同、宁夏和延绥开放马市,允许蒙古人用牲畜换取内陆的丝绸。然而,当俺答汗提出用牛羊交换粮食(粟或者豆)的要求时,却 遭 到 了 拒 绝。 三 年后,马市关闭。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清代某一个时期归化城从事驼运的商人和商号云集

马市一旦关闭,俺答汗便无法通过正常的贸易途径获得汉地的物资,取而代之的手段便是抢劫和掠夺。此后二十年间,俺答汗依靠汉人谋士,不断进入内陆掠夺。

他身边的汉人中,最著名的是赵全。赵全向俺答汗建议,招纳汉地的流亡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赵全等人还帮助蒙古人建立固定房屋,即“板升”。嘉靖四十四年(1564年),赵全驱使汉人为俺答汗修筑大板升城,次年三月完工。大板升城,后来由明朝赐名“归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从此,以大板升城为代表的“板升”地区,极为繁荣,成为俺答汗重要的财富源泉。

明朝政府的北部边境不得不承受蒙古军队一次又一次的侵扰,但南方倭寇的强大却成为此后十余年间政府的心腹之患。那些零散的倭寇,聚集在新首领汪直手下,越发强大。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汪直——中国"海盗王",徽州府歙县人,原本是徽州盐商,后来从事海上贸易,成为日本商人的经纪人。他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 年)加入以徽商许栋李光头为首的倭寇集团,继他们之后成为倭寇领袖,号五峰船主王直也多次向明朝政府请求互市,但都没有得到允许

于是,倭寇不断发起进攻,洗劫沿海各地的官署、粮仓和府库。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进攻台州以北的浙江沿海地区的王直船队,有几百艘船。一时间,整个中国的东南部沿海都成了倭寇的战场。朝廷围剿倭寇不力,各府、州、县也只能纷纷筑城以图自保

朱纨之后,受命前去指挥抗倭的,先后有王忬张经胡宗宪等人。张经还征调了广西、湖广等地的士兵,以补充自己在浙江的军队。来自广西的土官瓦氏夫人,亲率六千名士兵开赴浙江抗倭前线。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抗倭图

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着一份《抗倭图卷》。从图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表示广西土兵参战的文字——“田州报效狼兵长”。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在嘉兴北部约十三公里处的王江泾,张经率军歼灭了一千九百名倭寇,取得了明朝政府对倭寇的首次大捷——王江泾大捷

然而,昏庸的明朝朝廷将战功归于当时的大学士严嵩的私党胡宗宪、赵文华,而主将张经被逮捕入狱,不久便被处死胡宗宪通过招抚的方式,非但成功平定了徐海,又诱降了汪直。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羁押狱中两年之久的倭寇首领王直被胡宗宪处死汪直徐海之死,并不代表倭寇的平息,残余的倭寇仍然四处侵扰。

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俞大猷两位将领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倭寇问题的真正解决,是明朝政府最终放弃了海禁政策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张经(1492年—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1553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任兵部。1555年张经获王江泾大捷,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而严嵩的亲信赵文华,为攘夺其功,竟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同时诬陷张经,导致张经下狱被处死。

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固执的嘉靖帝去世,隆庆皇帝即位,为解决倭患提供了一个新契机。以“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为原则,开放海禁从一开始就十分有限,把对外贸易口岸限定在地处偏僻的闽南,本身就是为了将月港开放对内陆的影响降到最小,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然而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打破了约二百年“濒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的祖制,使明朝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三娘子(1550年—1612年),黄金家族嫡系后裔。她饱读诗书,性格豪爽,擅长歌舞骑射。长大后,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开阔、通达事务,深受部落民众的喜爱。有关史籍记载说她“幼颖捷,善番书,黠而媚,善骑射”。万历十年(1582年)春,俺答汗逝世,依蒙古风俗三娘子被俺答汗子乞庆哈收继。乞庆哈死后,再嫁其子扯力克。

隆庆 皇 帝 统 治 时 期,“ 北虏”问题也得到了缓和。隆庆四年(1570 年),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对俺答汗不满,跑到大同城下投降了明朝。宣大总督王崇古把汉那吉以礼相待,并向朝廷奏报,建议对把汉那吉封官加爵。当时辅政的内阁大学士高拱极力主张隆庆皇帝批准这一建议,授给把汉那吉指挥使的官位,并且向俺答汗提议,如果他能够将赵全等汉人擒献朝廷,就允许俺答封贡

俺答汗原本担心孙子性命安全,见明朝廷非但不加害,反加以爱护,喜出望外,决定与明朝议和。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皇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批准在沿边开设互市。互市的地点,除原先宁夏、固原、延绥三边的旧有场堡外,还包括大同的威边堡边外、宣化的张家口边外。

隆庆议和,结束了明王朝与蒙古人之间几十年的战火。万历九年(1581 年)十二月俺答汗逝世后,其宠妾三娘子主政,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互市关系。作为回报,明朝廷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册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明史· 鞑靼传》说:“誓约一定,历三十年不变。”此后数十年,明朝的北部边疆获得了长久的安宁。

土木堡之变百年后北虏南倭夹击,明朝左支右绌但还是比宋朝做得好

卜宪群 总撰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撰稿

华夏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