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思明居士 2018-05-22

明清战争确实推动了中国火器的发展,准确的说是改造西方火器的速度。或许许多朋友一时接受不了,容我慢慢说来。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准确的说清军装备的是两百年前的洋枪洋炮”。这句话很发人深思。两百年前的明军装备着什么样的火器?他们眼中的西方火器到底如何?《清朝火器真的落后于明朝吗?》

1、正德时候已经感受到了

正德十二年,也就是1517年,在一支由四艘帆船组成的护航舰队护送下,葡萄牙派往中国的首位使臣皮雷斯抵达广州。为了向中国人民表达敬意,下令升旗鸣炮。火炮的威力让社会恐慌,让官员重视。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佛郎机

亲历其事的广东按察佥事顾应祥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正德间,予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时巡海副使汪虲进表赴京,予带管海道。蓦有番船三只至省城下,放铳三个,城中尽惊。”

这个令人震惊的欧洲火炮,因葡萄牙别称佛郎机,也被人们叫作佛郎机。这是一种流行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的欧洲早期后装炮。

与中国传统火铳相比,来自欧洲的佛郎机炮具有明显优点:它采用母铳衔扣子铳的结构,较好地解决了管内闭气问题;母铳装弹室大于铳管,且呈肩形敞口状,便于安放子铳;母铳管壁加厚,能够承受较大膛压,保证了发射安全;炮身两侧安设炮耳,便于在炮架上的安放、转动;配备准星、照门,提高了命中精度。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佛郎机

之后屯门海战等,明军在震惊之后,开始引入佛郎机,实现武器的更新换代。

2、明末很明显了

1601年,被称为红毛夷的荷兰人突袭澳门,其炮舰规模着实震撼了不少中国人。王临亨以“其舟甚巨,外以铜叶裹之,入水二丈”来描述荷兰战船的高大坚固。把荷兰海舶之巨大体量作为观察的重点。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荷兰战船

1604年,一支由四艘战船组成的荷兰舰队,进占澎湖。福建方面亲眼目睹荷兰人的坚舟巨炮,因此留下了对于荷兰炮舰的深刻印象。李光缙在《却西番记》中描述的荷兰战舰是:“舟长二十余丈,高数丈,双底,木厚二尺有咫,外鋈金锢之。四桅,桅三接,以布为帆,一桅坚树,二候风之恬猛为升降。中横一杆,桅上有斗,斗大容四五十人,系绳若梯,上下其间,或瞭远,或有急掷矢石。舟前用大木作照水,后用柁……左右两樯列铳,铳大十数围。”

嘉兴李日华在1609年9月的一则日记中写道:“红毛番……其船甚长大,可载千人,皆作夹板,皮革束之。帆樯阔大,遇诸国船,以帆卷之,人舟无脱者。”

同安池浴德称,荷船“十倍戎艘,内格三层,外附铁板,铜铳金刀,精利甲于被边”,“我之舟与器皆不及夷,杀之是往遗之禽也”。

时任福建巡抚黄承玄甚至用以卵击石来形容中荷双方的装备差距。张燮《东西洋考》描述的荷兰战船出现在万历末年,“舟长三十丈,横广五六丈,板厚二尺余,鳞次相衔,树五桅”。规模已较前增大。

最先感受到外国船坚炮利的不是清朝人,而是明 朝人

红衣大炮

战船如此,随船火炮更是猛烈。前述李光缙说,荷兰战船规模巨大,左右两樯皆列大铳,“铳大十数围,皆铜铸;中具铁弹丸,重数十斤,船遇之立粉”。沈德符描述的荷舰炮战是,“彼姑以舟中所贮相酬答,第见青烟一缕,此即应手糜烂,无声迹可寻,徐徐扬帆去,不折一镞”,而“官军死者已无算,海上惊怖”。

荷兰人的船大、炮猛,英国人也是。明朝在接触后引入其红衣大炮,作为辽东战场的主力武器。

3、总结

这一时期,明朝人已经发现自身火器落后西方,深感“船坚炮利”,在震惊之余,积极学习西方,师夷长技。

参考文献:

陈继儒:《晚香堂集》卷三《贺福建南大中丞平红夷序》,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6册,第590页。

王临亨著,凌毅点校:《粤剑编》卷四《志游览?九月十四夜话记附》,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3页。

王临亨:《粤剑编》卷三《志外夷》,第92页。

历史真相:清军真的是几万人打败了百万明军吗?

茅瑞征:《皇明象胥录》卷五《和兰》,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10册,第621页。

李光缙:《景璧集》卷九《却西番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5页。

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八《王惟俭传》,第7400页。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558册,第292页。

沈演:《赠晋登莱督府序》,沈有容:《闽海赠言》卷三,台湾文献丛刊第8辑第56种,台北,大通书局1987年版,第57页。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