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与《大明湖》

 王浩然 2018-05-22

     

     老舍(l899年—1966年),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在老舍67年的生命中,在济南足足呆了四年之多,这四年也是他回国后文学创作最为繁盛的一段时间,连老舍自己都把济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在古城济南,他不仅写下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等优美的文化散文,还丰富了长篇小说的创作,其中《大明湖》就是老舍先生在济南写下的不朽篇章。
    然而这种不朽,仅仅是精神的不朽,带有强烈济南地域色彩的《大明湖》终究没有留存下来。这不仅仅是老舍先生的损失,也成为泉城济南永远无法弥补的一项文化缺失。

《大明湖》源于“五三惨案”

    1930年7月,老舍先生应邀从新加坡回国担任济南齐鲁大学(今山东医科大学前身)文学院教授。初到济南的老舍,没多久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历史悠远的文化古城。他先后在齐鲁大学《齐大月刊》发表了一系列感怀文章,盛赞济南具有“诗画”一般的魅力。但是历史的残酷也深深地刺痛了老舍的心,每当他看到济南古城墙上斑驳的“炮眼”时,就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慨。1928年“五三惨案”,济南血流成河,无数志士仁人丧命于此!“市声隐隐,尘雾茫茫,一切都似笼罩在一片灰色的大梦中”(老舍语)。

    爱国激情的浇灌,加上对济南“刻骨铭心”的热恋,老舍产生了一种创作的冲动。他开始在课余时间搜集关于“五三惨案”的资料。经过半年多的摸底详查,1930年冬开始,老舍开始提笔写作以“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

日军战火焚毁一部“济南情缘”

    历经半年的写作历程,《大明湖》终于在1931年暑假后完成。其间的写作细节,已经无从考查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老舍必定是含着血泪写就的。《大明湖》经老舍好友张维华和徐调孚审阅后,直接被投至上海《小说月报》。但是这部命运多舛的小说,终究还是没有问世。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军分数路侵袭我军防务据点,商务印书馆印刷厂不幸在炮火中被焚毁,保存在那里即将付梓的《大明湖》也在无情的战争中“香消玉殒”。

    由于老舍先生向来没有留底稿的习惯,这部对济南有着特殊意义的著作终于还是没能与世人见面。仅仅从后来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后人的片断回忆中,我们才依稀可以看到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

《大明湖》关注女性的人生苦难

    1935年11月,《宇宙风》登载老舍先生的《我怎样写〈大明湖〉》。在该文中,老舍提及了《大明湖》从创作到被焚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也大略交代了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在他所写的这部“关注性欲问题”的小说中,讲述了一对母女在旧社会压迫下,为了生存不得不投身于娼妓之所的无奈。但是同一苦难下的母女又有着不同的结局:母亲无法忍受折磨,投进大明湖而死,她的女儿在自杀时却遇到了兄弟三人,从而获救。老大、老二都爱上了这个姑娘,最后老大成功了。不久,“五三惨案”爆发,老三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小说结束。

    情节看似平淡,但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却是居功至伟的。这说明老舍的创作开始关注下层女性,关注贫苦老百姓的生存困境。尽管详细的文章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后人的回忆性文章中,看到当时著名作家兼大学教授——老舍先生的伟大人格。

    1937年11月,从青岛山东大学刚刚回到济南的老舍,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毅然踏上了南去的征途,开始投身于民族抗日大潮中。这一次离开济南,也成了这位当代文学巨人与泉城济南的永诀。
    1966年8月,老舍先生因不堪忍受造反派的侮辱和谩骂,自投于北京郊外太平湖。


摘自舜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