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会深了!不去争、不解释,你活得佛系,却并不懂佛

 红了樱桃绿芭蕉 2018-05-23

用 佛 解 开 人 生 困 惑」

  

文 | 辛西娅


公众印象里的钱文忠总是言辞犀利、妙语迭出。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一个钻入书堆就忘我沉浸的宅男。如果待在自己的书房,哪怕一两个月不出门,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这位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有出众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深厚的文史素养。


一直有个说法,据中央台收视率的调查,2007年,钱文忠讲的《玄奘西游记》成为《百家讲坛》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收看人数达到4000多万。


钱文忠本人似乎并不知道,也不怎么在意。


前不久,他还在《诗书中华》中担任点评嘉宾,总能以别具一格的角度表达诗词的意涵。



他曾经是中国最年轻的梵文、巴利文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入室弟子。


外界有传言,1984年,季羡林以73岁高龄,在北大重开了自1960年以来就已停招的本科梵文巴利文专业,就是为了招收钱文忠为徒。


对学问,他一直保持敬畏。


在他500平方米的书房里,134个书架再加上一整屋的图书馆式移动书架,已经装不住藏书,书籍蔓延到桌上、地上,人必须在书堆中穿行而过。


对自己出版的几十本书,他任由它们散落于书堆之中。“待遇还不如其他藏书,因为我收藏的书,都是我认为更重要的。”


对他来说,读书不是一种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所以,“读书”是他的生存状态,问题不是“如何分配读书时间”,而是“如何度过不读书的时间”。


如今,他正在喜马拉雅录制《钱文忠讲佛》,每天早晚,趁着四周安静,录上一点儿。


钱文忠感慨网上的许多视频资料往往是从他长篇演讲中的截出的一小段。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造成不少误解。不过,他也不愿意费神去做什么解释。


而他在喜马拉雅录的音频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字字句句都经过考量。


真正想得通透,肯定讲得明白。而我只说自己想明白的这些,不明白的不会说。当然,即便如此,也许也会犯错,敬请听众批评指教。


知识得靠记忆,才能触类旁通


这位言辞犀利的教授内心其实怀着理想主义的情绪。“我喜欢距离现实很远的东西。”


这种个性上的特点,至少从他高中时就显露出来了。也正是因为少年时期的一个选择,决定了他现在走的路。


他的高中历史老师郝陵生,是钱文忠在许多场合不止一次提起的人。


郝老师知识渊博,授课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有一次他在课上说起了梵文和季羡林的研究。这引发了钱文忠的兴趣。于是他便写信给季羡林,讲述了自己对梵文的兴趣,并请教问题。


如今想来,自己当时的做法有些好笑,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味道。令钱文忠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收到了季羡林的亲笔回信,这令他十分感动。


季先生是从来不让别人代笔写信的,晚年的最后几年可能有些例外。


1984年高考前,季羡林曾派遣两位东语系教师到上海找钱文忠谈话。就这样,钱文忠考入北京大学梵文巴利文专业。


本科没毕业,他就在《北京大学学报》等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有的长达几万字。还在本科期间,他又被派往德国,在当时还是西德的汉堡大学留学。



如今谈到当时对这一冷僻专业的选择,钱文忠说:“理想主义可能带来危险,但它终究是可贵的,需要保护的”


他也怀念当时的北大,“大家都是安安静静办学,安安静静求学,而现在的社会,变化实在太快了。”


2007年,因《百家讲坛》,钱文忠成了全国知名的文化人。可也就是在鲜花掌声一股脑儿涌来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自己需要沉下心来,好好看书,做一点研究了”。


10年过去,读书依然是他获得宁静的方式。他也时常写书法或欣赏印章,这些都是他从小的爱好。


在微博,他向自己的400万粉丝这样介绍自己“ 买书的,看书的,藏书的,教书的,偶尔也写书的”。“我看书的时间远远超过我写书的时间。事实上,大学毕业以后,我的所有工作几乎都和书有关”。


用现在的眼光看,他的阅读方式显得老派。他坚持读纸质书,甚至用毛笔做笔记,强调对知识的记忆。


他的观点是,搜索引擎搜到的信息是点状的,不成系统,所以不能触类旁通。“不同的知识在脑子里撞击,会产生很多奇异的想法”。


很多时候,人容易流于表面的熟悉


钱文忠与印度文化早早结下不解之缘,对起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既感兴趣,又精于钻研。


2007年,《百家讲坛》原本计划请钱文忠讲《西游记》,可后来,他将话题调整为讲述唐僧生平的《玄奘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个魔幻小说,可它背后的故事是真实发生的”。在《玄奘西游记》里,钱文忠就从唐僧的真实姓名和籍贯开始说起,把这位僧人的一生经历与小说及佛教历史北京串联在一起。“唐僧姓什么?是哪儿人?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


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佛家讲究“慈悲为怀”,佛陀是看尽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才涅槃成佛的。


可钱文忠说,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他究竟看到了什么?这都是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



“我们习惯流于表面的熟悉,而忽略了本质上的陌生和遗忘。而遗忘,有时候就是背叛”。


钱文忠要做的,正是整理出一条清晰而真实的历史线索。并将这条线索,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首先,我会请大家给佛陀做一张身份证,说出他的姓名、年龄和家庭住址。如果这都做不成,还谈什么懂佛呢?。


在他看来,流于表面的认知,会导致很多虚无缥缈的看法。这些看法甚至都经不起自己的追问,又何谈能够带来慰藉。


佛家是讲究“精进”的


对眼下流行的“佛系”一词,钱文忠正试图弄明白它的含义


钱文忠笑着地提到最近看到的一个表情包。那是一个边大吃大喝,边幻想着苗条身材的卡通人物。“根据佛系减肥法,只要机缘到了,我就会瘦下来。”这是这个表情包的一句台词。


他大笑着夸这个表情包可爱,可随即正色道:“但这不是佛家的观点,佛家是讲究因果的”。


在钱文忠看来,眼下被归于“佛系”的行为许多与佛家无关。


比如,要是一个人面对上司的催促依然对工作不紧不慢,钱文忠认为,那不是“佛系”。而如果一个人被别人骂了,却不发怒,他就觉得,“嗯,这算是‘佛系’”。


将“佛系”理解为“葛优瘫”,这正是钱文忠希望纠正的看法。


他强调:


佛家不只有恬淡退让的一面,也有精进的一面。佛陀舍身饲虎,佛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光自己要摆脱人世苦难,还要去救助别人。这难道还不够精进吗?



当然,不轻易动怒是对的,因为“佛教是让人把身心修炼到平稳状态,不要轻易受外界干扰”。


他也看到,很多中国人正慢慢转向对宗教的追求。这些现象背后是有道理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各种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扑面而来。


经历了物质丰裕之后,很多人内心的苦闷和焦躁反而越来越多,有些苦闷可以排解,有些甚至是莫名的。


钱文忠觉得,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尤为重要。“人的问题终究不是都能靠人自己解决的,总要有点超越的东西”。


他在喜马拉雅平台开讲的《钱文忠讲佛》就是一次对佛教价值观与普世意义的解读,也是一次对佛教文化的完整介绍。


与市面上很多关于佛教的课程不同,《钱文忠讲佛》有以下三点值得听众期待。


1. 他讲佛教文化是站在历史学者的角度。


他很早便与印度文化结下深厚渊源,且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有着深刻认识。


这次课程既包括对相关文史知识的讲授,也包含他对佛教文化的领悟。听众则能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到佛的智慧,以此观照自我,达成身心和解。


2. 这一课程体系是全面、系统的。


他会以佛陀的一生经历为切入点,讲述佛教在中国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关于佛陀与佛的世界观构架。


3. 他的授课风格一向观点鲜明、深入浅出,在分享“干货”的时候,也会用故事让课程更有吸引力。


洗马君说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国内少数几位专研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师承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佛学家季羡林先生


《钱文忠讲佛》,将散落在各大梵文原典的佛陀人生记录进行完整总结,从佛陀出生、成长、婚姻到求法、觉悟成佛、传道讲经,系统梳理佛陀的传奇一生,四大维度还原真实的佛陀和佛学的精华。


*作者:辛西娅,喜马拉雅资深撰稿人。本文属于喜马拉雅FM官方微信公众号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作者及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