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文忠说佛

 思明居士 2022-09-24 发布于河北

于没接触过佛学的人来说,最早的一部带有佛学色彩的作品,应该就是《西游记》。唐三藏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获得无字真经。那经文,其实就是来源于种种磨难之后的开悟与心得。《西游记》中,如来佛祖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是佛学的核心,在度化有缘之人。那么现实生活中,佛学又是怎样兴起和传播的呢?是谁在什么境况下创立了佛学?这就要在这本《钱文忠说佛》里找答案了。

钱文忠是季羡林的弟子。我们都知道季羡林先生闲云野鹤,他笔下的东方文化深远而神秘,其中就是掺杂了很多佛学因素。他是佛学的研究者,出版过很多佛学相关的作品,而钱文忠正是继承了他的衣钵。

钱文忠是复旦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也是季羡林研究所的副所长,他1984年考入北大,学习梵文巴利文专业,后来留学德国汉堡大学。最近几年,他一直致力于传播他的研究成果。前后在《百家讲坛》讲解了《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栏目,还在喜马拉雅开设了《钱文忠说佛》有声书课程。课程一经发布就广受好评,获得9.6的高分评分,累计播放量已高达6000w+。他用这堂课、这本书,深刻地阐释了“佛教不是迷信,而是佛陀的教育”这个真理。

《钱文忠说佛》是钱文忠对佛学研究的重要作品。这本书一共分为六十讲,分别阐述了佛学与中国文化历史的渊源,佛学的产生与发展,并在其中贯穿了对生命的领悟,和改变自己的方法。

01

我们要学习的是佛学的智慧,而不是佛教的智慧。钱文忠说,佛教是一个宗教,而佛学是一种智慧。

那么佛学的智慧是什么?钱文忠用一句话来概括佛学的教义就是“般若波罗蜜”。他说,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渡到彼岸去。河的这一岸是我们生活的疾苦和内心的痛苦,河的那一岸充满了喜乐与宁静。佛学就是将我们从痛苦的状态带到喜乐状态中的智慧。

佛学的故事,还要从乔达摩·悉达多说起。他出生在一个印度和尼泊尔交界的小国里,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从一出生起,就是一个身份高贵,衣食无忧的人。还有一个相爱的妻子和慈爱的父亲。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一个妥妥的人生赢家。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出家呢?答案是因为,他在众生相里看见了不自由。

相传,在云游途中,他分别看见了身体残败的老人,看见了刚刚离世的死人,看见了饱受折磨的病人,人的衰老、疾病与死亡,在他看来,成为了人永远无法躲避的痛苦。人从出生开始,就陷入了终将衰老、获病、死亡的因缘里。如何才能从痛苦中拯救自己,拯救众生?在又一次云游中,他找到了答案。这一次,他看见了一个出家人,镇定自若,闲云野鹤一般,仿佛世间的一切生老病死的痛苦都与他无关。于是,乔达摩·悉达多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出家。通过出家来修行开悟,帮助世人解脱痛苦。

如今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佛学,是乔达摩·悉达多成佛过程中的经历和领悟。他究竟在修行中领悟了什么呢?

《西游记》里高小姐对天蓬元帅说“人生有八苦,生之苦、死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胜苦”这便是佛教定义的“人生八苦”。佛学要解决的,正是这“人生八苦”的应对之法。

02

佛学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它几乎构成了我们看待和应对世界的底层逻辑。

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释”,这三根柱子支撑起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其中释就是以释迦牟尼为代表的佛学。

儒家强调我们,在家做孝子,离家做忠臣。进为宰相,退为良医,强调的是现实世界的进退。道家强调的是仙界层面的,羽化成仙。而佛学强调的是解脱,脱离三界苦恼。我们如今所秉持的“慈悲为怀”“善念”“众生平等”都来源于佛教看待世人的视角。在苦行中保持平静的幸福,也是佛陀思想的成果。

前段时间爆火的《隐入尘烟》,其实也蕴含着一定的佛学思想。当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觉得很惨,但当我们仔细品味,从悲惨的生活里,其实更能看到平静的幸福。这种幸福感,是与佛学思想息息相关的。佛学中的善念和对物质生活的低欲望都有所体现。

电影中的一对夫妻,他们对一切事物都保有爱与尊敬,不小心铲掉的麦子、无家可归的燕子、村里被人投石的疯子、每天驮着重物劳累的驴等等,在他们眼里,生命皆平等,皆应以善念相待;而他们自己也懂得用双手、用信念吞咽生活的苦,栽种出幸福的花,不期望天上掉馅饼,不愿去城里住楼房,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盖房子、种麦子,满足于劳苦但平凡的生活。这种“遗世而独立”的处世心境,也成就了他们平凡的幸福。

钱钟书说: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而佛学就是教人把忍受变成享受,从而抵御外界的诱惑与风雨。

佛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还体现在文字上,可以说脱离佛学我们几乎无法开口讲话。

从字词到典故,到标志性人物的名字,都渗透着佛学思想。比如“菩萨”“地狱”“因果”“世界”“平等”这些词,其实都来源于佛教用语;“曹冲称象”的典故里,大象也是援引于佛教的发源地;我们古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等人,更是深受佛学的影响。

以王维为例,他字“摩诘”,“摩诘”本身就是佛教用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他的诗词一直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他的诗词中景物美丽而空寂,顷刻变化,转瞬即逝,是一种无我无常的禅定境界。而王维也确实与佛学有缘,他从中年以后就开始在山水和佛理中寻求心灵寄托,参禅悟理,虔诚信佛,也因此被称为“诗佛”。

可见佛学对我们的文化影响有多深,甚至已经渗透到传统美学中了。

03

佛学能够让人苦中作乐,能够让人沉着清醒,那是不是现世人,生活的幸福的人,就不再需要佛学了?其实不是,佛学也是我们时代的快节奏下,慢生活的智慧。

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说一个词,叫“佛系”,但钱文忠用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佛系”不是“摆烂”,佛系的背后是更有信仰的精进。

如今,人们为什么会用“佛系”来自居,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于,大家都觉得太累了。从“打工人”到“社畜”到“躺平”到“摆烂”到“PUA”……新的词汇的兴起,往往来源于它的时代样貌。从这些词汇里我们不难看到在年轻人心里,这个时代的样貌是怎样的。所以他们希望借“佛系”这个词,来祈求内心的宁静。只不过这宁静来的不会那么容易。

乔达摩·悉达多成为佛陀之前,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苦行。他从家中出走后,一直寻求佛理,广拜良师,但始终没有开悟。于是他效仿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苦行”修行法。让自己经历世间所有的痛苦。从吃粪到一天只吃一粒米、从被虫食到被日头暴晒,他不断折磨自己的肉身,以祈求“苦其心志”,脱离凡胎肉体的种种欲望,让自己得到开化,这个过程持续了六年。虽然他没有从苦行中得到开化,但不可否认,苦行依然是他最终修成正果的铺垫。在这千万般苦楚里,锤炼的更是他的心境和信念。

我们如今经历的种种“苦行”,与佛陀不能相比,但这种“苦行”更大的是在精神内耗上。贪念、嗔恨、痴愚,因为无法填补的欲望,无法消止的怨恨而痛苦,而这一切又始于“无明”,缺少对事理的真知,更缺少对真知的追求。

佛曰:“于平凡中见自己,于格局里见天地,于千回百转后舍贪嗔痴、断爱舍离,终见众生”。当我们从佛学经典里,学会了这套处世的智慧,获取了真知,并且执着于真知,那么便可以远离精神内耗,重新找回内心的自由。

可见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佛学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在压抑、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也迫切希望,从佛学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如今这本《钱文忠说佛》就成了人们利用佛学理解现世苦难,应对现世苦难的抓手。

推荐阅读

《钱文忠说佛——开解人生困惑的觉悟指南》

【内容简介】

钱文忠将散落在巴利文佛经、梵文佛经、汉译佛经原典的佛陀人生记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完整总结。从佛陀出生、成长、婚姻、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寂灭,系统梳理和全景展现了他传奇的一生;从历史、文化、传记、经典四大维度,真实还原了佛陀和佛学的精华。

本书以通俗口语和讲故事的形式再现了一个伟大、慈悲,而又真实、智慧的佛陀。通过本书,你能看到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的威仪、日常生活、求道之心和智慧的心性,以及一举一动间,散发着的灵性光芒。

【作者简介】


钱文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我国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后留学德国汉堡大学。近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等节目,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著作有《瓦釜集》《钱文忠解读〈百家姓〉》《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等。


【目录】


序 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

1文化的交融:来得好
2原来如此,这些话的出处在这里
3那些古代名人名字里的秘密
4古印度的主流思想
5如何看待种姓制度
6对外道的批判
7诞生自“轴心时代”
8从印度经典里寻找历史的足迹
9稀缺的个人档案
10身份证信息(上):姓名和籍贯
11身份证信息(下):出生和民族
12以平息人间苦难之名出世
13当母亲做了白象梦
14作为觉悟者来到世上
15仙人的预言
16养尊处优,却与众不同
17无争无抢的自然品性
18少年之身却心如老树
19无欲无求
20以提高择偶标准来拒绝婚姻
21直面:当爱情来临时
22有过世俗生活,也许会获得更高的智慧
23比武招亲
24面对亲情的羁绊,如何选择
25“在家”还是“出家”
26追求:精进无为,护念众生
27爱欲:zui大的诱惑和考验
28有相会的欢喜,就有别离的痛苦
29从苦海里解救众生
30断发割须,舍弃了一切物欲
31寻找自己的道路
32zui初的守护者
33远离贪欲,除却烦恼
34一味苦行,并不能脱离苦痛
35制伏和折磨自己的身体
36放弃苦修,寻找新的解脱方式
37愉快禅定,降伏心魔
38破晓时分,思索一切之源头
39到底悟出了智慧
40zui早的居士
41说服自己为众生说法
42黑暗世界中,捶响不死鼓
43宣说四谛妙法
44船人憾失修法之机
45后夜时分,初转法轮
46“中道”和“四谛”
47耶舍求法:第六位比丘来了
48队伍不断壮大
49迦叶三兄弟
50竹林精舍,传道授业解惑
51浩荡的僧团
52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53施主的善举
54被教化了的波斯匿王
55无法摆脱历史的制约
56追随,因果已经成熟
57内部的激烈斗争
58谤毁圣说,决生邪见,定断善根
59涅槃之前
60尾声 涅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