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肚脐眼”突出,医学上叫做脐疝,在新生儿和六个月之内的宝宝里常见,这是种发育上的缺陷,因左右两边腹直肌前后鞘在正中线交织纤维没有形成而成为一个薄弱的环口。当腹腔内压力升高时,如咳嗽、打喷嚏、哭闹都能令脐疝外突,患儿安静或者平卧时,突出的肠子又回复到腹腔,肿块消失。伴随着年龄增长,腹直肌的发育,疝孔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通常在一至二岁可以自愈编辑推荐:从肚脐眼看健康。 二岁以下,不管脐孔多大均不作手术处理,可以用胶布牵贴。用宽5CM的胶布一条,先在腹壁上涂安息香酊,把胶布一端紧贴于腹壁一侧皮肤,再用手指将脐孔周围皮肤捏紧使覆盖脐孔,即将胶布向对侧牵引,使整条胶布紧贴于腹部达腹壁的另一侧。一至二星期换一回。 脐疝的宝宝通常并无痛苦,也不会导致肠胃道功能的紊乱,仅非常少发生肠子嵌顿在疝环。个别宝宝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的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尽可能使患儿少哭或者不哭,对患儿百依百顺,日久会引起心理发育障碍,必需注意这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