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玉器鉴藏(二)

 来来永胜 2018-05-23

新石器时代玉器鉴藏(二)


玉璧内芯

新石器时代。2013年打石沟遗址考古发掘。直径5.50厘米、厚0.40厘米。墨绿玉质,沿呈斜坡状,切割旋痕明显。表面磨制光滑。



玉璜

新石器时代。1985年白阳镇白岔村出土。通长16.30厘米、宽9厘米、厚0.40厘米。青灰外糖色质玉,半透明,素面。呈扇形,器身布满有藻丝沉积结构纹,一端角呈褐色。边缘有多处崩痕。两端钻孔,一端正面管钻喇叭形二孔,另一端背面管钻喇叭形一孔,为单向钻孔法。两面抛光,有玻璃光泽。

新石器时代。1999年白阳镇余沟村出土。残长13.40厘米、宽8.30厘米、厚0.50厘米。青绿色质玉,一端角呈褐色,中部半透明,素面。已残,呈不规则三角状。一面有两道切割线痕,切割面宽2.90厘米,边缘有一切割后扳开的崩痕。两端钻孔,一端双向管钻二孔,另一端单向钻一孔,孔沿有磕口。

西周。2009年城阳乡杨坪征集。通长10.50厘米、宽3厘米、厚0.40厘米。青玉质,透明,素面。呈三分之一扇形,器身布满有藻丝沉积结构纹,边缘有崩痕,两端双面钻孔。通体抛光精细。



四联玉璜

新石器时代。1984年彭阳乡周沟村出土。外径20.1厘米、内径7.90厘米、厚0.80厘米。青灰外糖色玉质,半透明,素面,布有藻丝沉积结构纹。两面抛光,有光泽。由四件玉璜组成,每件两端钻孔,一端为一孔,另一端为两孔,均为单向钻孔法。通体抛光精细。

编号PC0004,整体呈四分之一不规则扇形。边缘有一处呈鸡骨白磨光的凹坑,近缘处有一道切割线痕,切割面宽1厘米。外缘较厚,内缘较薄。通体长12.30厘米、宽6~7厘米、厚0.40~0.50厘米。

编号PC0006,整体呈四分之一不规则扇形。器表一端有一道明显的切割线痕,切割面宽1.50~2.60厘米。通体长15.30厘米、宽5.60~6.90厘米、厚0.50厘米。

编号PC0005,整体呈四分之一不规则扇形。边缘有一处呈鸡骨白磨光的凹坑。外缘较薄,内缘较厚。通体长14.40厘米、宽6.50厘米、厚0.40~0.70厘米。

编号PC0007,整体呈四分之一不规则扇形。边缘处有一道明显的切割线痕及数道琢磨线痕和一切割后扳开的痕迹,切割线处有崩痕。通体长15.10厘米、宽6.70~7.00厘米、厚0.60厘米。




玉锛

新石器时代。1986年白阳镇姚河出土。通长10.40厘米、上端宽3.40厘米、刃宽4.40、厚0.70厘米。青绿色玉质,夹杂褐色斑纹。通体抛光,两面光平,上窄下宽,两侧斜直,平面近梯形。平直单面刃,器表有一道直线切割,痕顶端留有两残疤痕,无使用痕迹。

新石器时代。2013年打石沟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通长3.60厘米、宽1.60厘米、厚0.50厘米。青绿色玉质,顶端呈褐色且有崩痕。平面呈长方形。正面圆弧,背面平直且有一条切割线。平直单面刃,通体抛光精细。



玉斧

新石器时代。2013年新集乡白草洼出土。通长18厘米、宽7.50厘米、顶厚2.70厘米。青白玉质,遍布墨、褐红花斑。平面近梯形,顶部切割平直,双面弧刃,上部喇叭形小孔,单向钻孔。通体磨制光滑。

穿孔玉刀

新石器时代。2011年红河乡上王出土。上部长6.50厘米、下部10.20厘米、宽5.50厘米、厚0.40厘米。白石质玉,质较差。平面呈梯形,四周磨制较薄,刃部稍残,有磕口。顶端单向穿孔,磨制不精细,粗糙。



穿孔玉铲

新石器时代。2009年白阳镇中庄出土。通长15.60厘米、宽5厘米、厚0.60厘米。青绿色玉质,夹杂藻丝沉积结构纹。平面呈长方形,两侧平直,双面直刃。顶端一角残失,穿单向孔。通体抛光滑精细。

玉料残片

新石器时代。2013年打石沟遗址考古发掘出土。通体长10.50厘米、宽6.50厘米、厚4.50厘米。青白玉质,玉器边料残件,切割面平整光滑,边缘有一周凹开料切割线痕。



作者系宁夏彭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来源:中国甘肃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