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是怎样做乡村规划的?

 无喜亦无悲 2018-05-24



 1

思考的起点:充满逻辑感的荷兰田园肌理

文章的起源来自一位规划师朋友的观察,日前返程从荷兰到中国从起飞到降落,从窗口的随手拍,加之前后两边深入的观察,做出的思考:

从西方的产权明晰、法制保障、有效的付出、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文明自在的生活,到东方的文化、土地的关系、人本身的状态,表现出不同的肌理。

荷兰农村鸟瞰 

中国农村鸟瞰

这是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起点,虽然很多事情不是设计师所能左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去了解更多,即使在未来的设计中做出微小的改变,也是一种进步。


2

荷兰农业发展背景:农业一直领先全球

各地地域与文化的不同,所产生的田园肌理不同,田园的景象,小编比较喜欢荷兰。从17世纪荷兰取代西葡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开始,荷兰的乡村状态便形成自身的特色。

荷兰的名字,在英语里面也叫做Low Countries,法语里面Pays-Bas,都是低地的意思。有多低呢?1/4国土比海平面还低。

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前,荷兰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农业强国。在一战时期荷兰已经开始每年出口2500万公斤的花卉产品。

荷兰人,在一百多年前就开始逐渐使用温室技术,从简单变得逐渐复杂,从使用低矮的玻璃棚到开始使用更接近现代意义的真正温室。

围绕着农业为核心的荷兰,甚至形成类似柯布西耶光辉城市的结构。

中间一条机场跑道

 

 

中央的停机坪


3

有趣的自然肌理:充满逻辑感的荷兰田园肌理

平坦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其国土面积的一半海拔低于1米,26%甚至低于海平面。 

水网密布的自然条件,让很多荷兰农村形成非常有趣的肌理。以下文节选的这一段设计方案来看,道路与农田、水系形成有逻辑布局方式。

局部放大

对上文的大背景有大概的了解之后,下文所展示的规划方案就更容易理解了。

 


4

荷兰的乡村规划:格罗宁根泥炭区规划

格罗宁根泥炭区是荷兰北部的一个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挑战。规划师试图在此地打造一个完全生态循环的系统。 

在大片区规划层面,也是先塑造不同的主题片区,以片区核心的农镇作为中央带动区域,进行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实现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规划将土壤以七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自然修复。 

整个修复过程实现从人工种植到自然生长的过程,通过让大自然的植物对土壤进行修复的方式,对土壤进行重新修复。  


由于文化的差异、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土地性质的差异,可以看到荷兰的乡村规划的清晰度、逻辑性、高度比我们略高。

相信,在规划在并入自然资源部后,中国的乡村规划也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来源:本文来源于正反面儿,文章仅供分享学习,如有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感谢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