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骨质缺损或者骨折不愈合等情况下,医生会告诉病友及家属:骨折部位骨质不够、缺损,需要植骨,你们看看是取自己的骨头还是买骨头?取自己的骨头了还要再切一个口,买骨头需要花钱。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再详细讨论一下: 一.植骨材料的种类:包括自体骨(不带血运、带血运)、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多种材料。 二.植骨材料发挥作用的条件: ①骨传导基质:系提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粘附和增生的基质,为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提供支架; ②骨诱导因子:包括BMP、肿瘤生长因子(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能够刺激原始、未分化的多能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或成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 ③成骨细胞: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或骨祖细胞),在合适的环境中能够直接形成新骨; ④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可传递自然的生物力学应力到周围的正常骨结构上。 三.自体骨的优缺点:是取的病友自己的骨,基本上具备上述4个基本条件。不带血运的自体骨移植3~6月之后便可以完成骨的爬行替代、再生和塑形,一直被认为是植骨的金标准,植骨手术的首选。而带血运的骨移植,具有基本正常的血液循环,是活骨移植,愈合能力更强。然而自体骨移植还需要另外手术切口,骨量也有限,同时手术增加出血、增加感染机会。自体骨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体松质骨:具有良好的骨传导、骨诱导和成骨能力; 2.皮质骨:骨诱导比松质骨稍差,生物力学性能比松质骨稍强; 3.自体骨髓:很好的骨诱导和成骨能力,但缺乏骨传导能力和生物力学性能; 4.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具有“正常”的血液循环,类似于活骨移植,具有骨传导、骨诱导和成骨能力以及生物力学性能。 四.同种异体骨的优缺点:是用其他人捐献骨或尸体骨制成。取材容易一些,但是供体也有限制,同时有肝炎、艾滋病等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可能;另外,异体骨不含成骨细胞,诱导成骨的能力也比自体骨差。 五.异种骨的优缺点:是用其他动物骨如牛骨、猪骨为材料制成。来源丰富,易于获得和加工储存,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异种骨既没有成骨细胞,也不具备诱导成骨的生长因子。 六.人工骨的优缺点:是指人工合成的类似骨结构的材料,就是指利用生物活性材料或化工合成技术制造的骨的替代品,主要有高分子合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高密度聚乙烯、聚砜、左旋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液晶自增强聚乳酸、自增强聚乙醇酸等,无机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硫酸钙复合物、钙铝陶瓷、生物活性玻璃和氧化铝生物陶瓷等。人工合成骨能支持骨组织形成,但不能诱导骨组织生成。 七.各种植骨材料的选择: 如果骨折的固定足够稳定与合理,我们首先会考虑自体骨移植。如果没有骨缺损,仅仅是骨折不愈合,可以取松质骨,做成火柴棒样,植于骨折端;如果需要增加力学强度,可以做成块状或者取皮质骨植骨;如果主要是增强骨诱导,可以取骨髓移植;如果是长段骨缺损,甚至周围组织血液循环不好,可以取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如吻合血管的髂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 如果自体骨移植时量不太够,可以用异体骨或者人工骨与自体骨混合,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如果是长段骨肿瘤切除后遗留大段骨缺损,可以用异体骨移植: 如果有长段骨缺损,可以采用一种环形外固定架骨搬移的手术,我们也把它归为自体骨移植; 如果周围软组织及骨床的血供好,骨缺损有限,只是存在骨折延迟愈合,就可以重点促进诱导成骨,可以使用BMP。 谢谢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