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财政预算支出绩效管理 (基础知识篇)——绩效管理下的预算编制重点

 凡凡人人人 2018-05-25

特别提醒:

欢迎全国事业单位咨询、学习


一、绩效管理下的预算编制重点   


1、绩效管理下的预算编制,更加注重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透明度、绩效性。

(1)强调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实行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包括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 社保基金预算。

新预算法第32条、37条、46条等多处做出明确规定,强调各级预算支出要按

其功能和经济性质分类编制。

(2)进一步提升预算的规范性、透明度,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

预算编制规范性、公共财政预算到位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等为对象,评价预算编制水平,引导和督促地方、部门与单位 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规范性

从传统的基数增长法转向“零基预算”,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编制预 算,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3)强调 绩效性原则,编制预算时要设立明确的绩效目标

新预算法强调了绩效性原则,明确提出预算编制要结合“ 有关支出绩效

评价结果”进行。

预算部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根据财政部门编制预算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按要求编报科学、合理、清晰、量化的相关支出 绩效目标,编制预算绩效说明,确定 绩效指标绩效标准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依据和内涵


1、预算绩效管理的内涵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理念和要求,以实现 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目标为导向,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 跟踪管理、绩效评价管理和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的一系列预算管理活动。

2、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

各级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项 目主管部门及资金使用单位是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

财政部门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中负责财政管理工作的机构。地方财政部门包括省(区、市)财政、地(市)财政、县(区)财政、乡(镇)财政。

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编报部门预算的 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项目主管部门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行使财政专项资金分配、项目 审查论证和规划以及组织、指导、监督项目实施等职责的部门。

资金使用单位是指具体负责承担财政性资金支出及项目具体实施任务的基层政府、 有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组织)等。

3、 预算绩效管理的财政资金范围

预算绩效管理,覆盖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所有财政资金,包括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等安排支出的绩效管理活动。

4、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预算绩效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绩效导向原则。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活动都要以绩效为核心导向,将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现财政资金运行和预算管理效益最大化。

(2)目标管理原则。预算编制时要设定明确的绩效目标、预算执行中要实施绩效跟踪监控,预算完成后要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等情况,围绕绩效目标及其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3)有序推进原则。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为指导,有序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借助各级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社会中介等各方力量,合力推动,逐步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

(4)科学规范原则。预算绩效管理采用科学的体系、规范的程序、适当的方法、明确的措施,保障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质量。

(5)绩效问责原则。预算绩效管理要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管理责任,将预算绩效管理主体实施绩效管理情况逐步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促进政府职能部门履职能力的提升。

5、预算绩效管理的依据

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依据,包括: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

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

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其他相关资料。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实务操作


1、预算绩效管理的文件规定

(1)2012年9月,财政部出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 预〔2012〕396号)文件规定,从三个方面对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进行综合 评价:

重点支出保障程度(60分)、财政供养人员控制(20分)、财政管理水平(20分)。

(2)文件规定从七个方面考核部门支出管理绩效:

基础工作管理(20分)、绩效目标管理(25分)、绩效运行监督(10分)、 绩效评价实施(20分)、评价结果应用(25分)、绩效管理创新(加分20分)、绩效发现问题(减分10分)。

(3)2014年4月15日,财政部下发《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则集中于八个方面

实施透明预算(15分)、规范预算编制(15分)、优化支出结构(15分)、 盘活资金存量(15分)、加强债务管理(15分)、完善省以下体制(15分)、落实“约法三章”(10分)和严肃财经纪律(减分10分)。

(4)《方案》还规定,财政部每年组织对上一年度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 价,评价结果作为相关转移支付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

(5)同时,将评价结果按得分进行排名。对得分排名前10名的省,由财政部予以 通报表扬;对管理基础较差、综合得分较低的省,由财政部予以通报批评,  并通过约谈督促切实整改。

2、预算绩效管理的机制运行

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1)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 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

(2)要想在现实层面让一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工作起来,必须切实转变无绩效目标的事后评价、为评价而评价等不规范做法,形成相对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

(3)着力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 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四、预算绩效目标编制要领   


预算绩效目标是预算单位使用财政资金时,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效果,由预算单位在申报财政预算时设定。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批复

1、预算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

(1)预期产出目标。

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时效目标,以及达到预期产出所需 要的成本和资源等。

(2)预期效果目标。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3)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

(4)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5)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

2、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要求

(1)指向明确。

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预算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2)具体细化。

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定量表述,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3)合理可行。

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3、预算绩效说明,要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资金需求、信息资源等,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4、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定性或定量描述,主要分为产出指标效果指标两类

产出指标反映与绩效目标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情况,包括产出数量、质量、时效和成本等内容;

效果指标反映与绩效目标相关的预算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包括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内容。

5、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具体数值时的依据参考标准,一般包括:

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 为绩效指标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绩效指标标 准。

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绩效指标标准。

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6、预算绩效目标审核

(1)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党委和政府重点工作安排、预算支 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预算部门和项目 主管部门申报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

(2)重点审核绩效目标的完整性、绩效目标与部门职能的相关性、实 现绩效目标所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绩效目标与所需资金的适当性等。

(3)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预算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应进行调整修改,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预算编审申请资金拨付的下一 步流程。

7、预算绩效目标批复

(1)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2)财政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批复中,同时批复绩效目标,作为预算部门预算执行 及绩效评价的依据。


五、预算绩效评价要点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预算绩效评价基本内容包括:

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为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

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需评价的其他内容。

2、预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3、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性原则。

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

应当优先使用最具绩效管理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绩效管理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

对同类绩效管理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系统性原则。

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预算支出所产生的效益

经济性原则。

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共性指标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绩效管理对象的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是针对预算部门专项和项目支出具体特点设定的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

5、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成本效益分析法

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 现程度。

比较法

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 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因素分析法

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 目标实现程度。

最低成本法

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 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公众评判法

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预算支出效果进行评判, 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其他评价方法

6、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简便有效的原则

7、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六、预算绩效评价流程与报告  


1、绩效评价工作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制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下达绩效评价通知。

收集绩效评价相关数据信息。

现场勘验、社会调查及对数据信息进行核实。

综合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征求项目相关部门对评价结论的意见建议。

根据反馈意见,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建立绩效评价档案。

2、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跨年度的项目也应在 每个预算年度终了后,实施阶段性评价。

3、预算年度终了后,资金使用单位要形成资金项目绩效报告报送预 算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预算部门或项目主管部门对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报告进行审核,实施绩效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4、预算部门要对部门预算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自评价,形成绩效报告

     项目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整体绩效实施自评价,形成绩效报告

5、根据工作需要,财政部门可直接对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组织实施 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形成绩效评价(再评价)报告

6、绩效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基本概况,包括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项目绩效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原因。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相关意见和建议。

7、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基本概况。

绩效报告情况。

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绩效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议。

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建议等。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8、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预算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应当对绩效报告、绩效评价报告涉及基 础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

9、绩效报告和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10、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委托专家库中的专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实施,财政部门对第三方实施绩效评价工 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七、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  


预算绩效跟踪管理是指财政部门、预算部门、项目主管 单位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对资金运行绩效目标预期实现程度开展的监控管理活动

1、预算绩效跟踪管理的主要内容

绩效目标预期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等。

2、预算绩效跟踪管理分为预算部门自行监控和财政部门重点监控

预算部门自行监控是指预算部门按照绩效跟踪管理的规定,监控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绩效运行情况。

财政部门重点监控是指财政部门在预算部门自行监控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监控。

3、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要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汇总分析,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4、预算绩效运行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执行准备情况,包括是否有具体实施计划、保障措施等。

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及影响情况。

实施计划的实际进展情况,是否需要必要的调整。

为实现预期目标制定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关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

项目执行已取得的产出情况。

项目执行已体现的绩效情况。

项目是否存在损失或浪费情况。

项目是否停止或停滞。

项目产出的预计情况。

项目绩效的预计情况。

项目远期预测情况。

5、资金使用单位应定期编制绩效跟踪管理报告,并按照预算管理级

次上报

6、绩效跟踪管理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关键点的绩效运行数据信息。

对相关数据信息的核实情况。

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分析情况。

对预期产出和预期绩效实现程度的判断。

根据绩效运行情况已采取的改进措施。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预算执行的建议。

7、部门预算整体支出、规定范围内的部门预算项目支出政府购买

服务项目支出专项支出必须编报绩效跟踪管理报告

8、财政部门将绩效跟踪管理情况作为用款计划下达的重要依据


八、预算绩效评价实施管理


1、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

(1)预算执行结束后,要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重点评价产出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

实施绩效评价要编制绩效评价方案,拟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工具,确定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指标。

2)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提交预算绩效报告要将实际取得的绩效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如未实现绩效目标,须说明理由

3)组织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提交绩效评价报告,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 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

(4)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其报送的绩效评价报告进行审核,提出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 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建议

2、财政部门确认的绩效评价结果应及时向预算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反馈

(1)绩效评价结果采取综合评分评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具体等级

(2)总分值为100分,绩效评级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评价计分90分(含)~10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优”;80分(含)~9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良”;

60分(含)~80分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中”;60分以下对应的评价结果等级为“差”。

3、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组织方应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被评价方,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项目管理,落实问题整改的重要依据

4、被评价方应根据评价组织方反馈的评价结果和整改建议,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各项要求,并将整改情况书面形式在1个月内向评价组织方反馈

5、财政部门、预算部门应当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的予以表扬,并在安排以后年度预算或项目资金给予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对绩效管理中发现问题较多、评价 结果为“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视情况调整项目调减预算,直至取消相关支出

6、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和部门、专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向各级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报告,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政府决策依据

7、绩效评价结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公开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预算金额、主管部门、评价分值、评价等级、主要绩效、主要问题、整改建议、整改情况、评价机构等方面,接受社会监督

8、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的重要依据科学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加强制度建设、实施绩效监督

9、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原创: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导师:周雪飞   

编辑整理:曹雯

  事业单位改革培训班会员免费参加全年会议

  点击查看详情 《免培训费会员卡办理方案》


扫码报名

【声 明】本平台信息来源都会注明出处,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付出,提供我们传播的资料,本订阅号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迅速采取相应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