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场竞争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共同成长888 2018-05-25

消费者行为分析

在讲淘宝运营的时候,消费者一直都是我们首选进行分析的。在此我们只做两点分析。

第一是消费者需求精准化,范围化,圈子决定一切。从硬广强覆盖到个性化需求,早些时候,互联网信息的流通率低,导致了大家对于信息的接受度高,可以这么简单的理解,流通率低不仅指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少,还在于,大家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度低,在互联网上能找到的信息相对少,去找信息的人也相对少,所以不会对信息进行过多的分类和数据处理,也不会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和数据分析,所有的信息都是面向所有人,而随着认知度的提高,信息量的增多,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比如说,我突然跑过去把你挠一下,你会很不开心,因为莫名其妙,但如果你背上痒,我刚好能给你挠一下,这就是个性化需求,如果你背上痒,我不认识你跑过去给你挠一下,你会很恐慌,但如果我跟你很熟,或者有潜在的信任感在,给你挠一下,你会很温暖,这就是强关系需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求的范围化,解决痛点之前的信任感建立将会是新营销中重要的一环,大家开始对完全无认知的信息越来越无感,因为现在在有限的范围内,信息越来越丰富,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者,而接触弱关系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性价比越来越低,造就了大家更愿意在圈子内进行互动和营销。这也就是虽然很多人都唱衰微商,微商却依旧能立足长存的原因。

第二是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很多标签,标签越多(但不能杂乱)流量越精准,流量获取成本越高,标签越少,流量则越泛,流量会越便宜。这也回到了我们在钻展中会提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出价越高,流量质量会越高,出价越低,流量质量越低,这有如我们在直通车中的搜索人群一样,关键词所拿到的流量相对来说还属于泛流量,因为就算你的关键词是“连衣裙”,但是连衣裙跟连衣裙之间还有款式的差别,风格的差别,人群的区别,但是当我们通过搜索人群进行精准后,我们需要做的一项操作是溢价,一旦溢价,流量成本就会增加,不过流量成本增加所带来的是更加精准的流量,再举个抽象一点的例子,假设我们是卖男装的,我们所面向的消费者是所有有男装标签的消费者,而有男装标签的消费者中,一定有人最近除了对我们店铺感兴趣,还对其他店铺感兴趣的,那么我们在花钱买流量的时候,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其他店铺,同时还有人除了对男装感兴趣,还对电脑感兴趣的,或者对手机感兴趣,对耳机感兴趣,对篮球感兴趣等等,那么此时,我们的竞争对手除了是那些男装店铺,还会是其他类目的店铺,当竞争对手越多的时候,竞争必然越大,流量成本必然越高。

企业主行为分析

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从此,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奔赴线上,以为能杀出一条血路,后来发现,真的只有一条血路,生意依旧难做,曾经让生意好做的并不是解决了生意本质的问题,而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平台和做生意的模式,也就是互联网上经常说的“红利期”,抓住了红利期,能相对轻松的挣一些钱,而商业本质终究不会改变。

大多数的企业主在挣扎了非常久之后,发现自己遇到了瓶颈,发现线上跟线下越来越像,成本越来越高,生意却并没有越来越好,遇到瓶颈后却不知道自己遇到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突破瓶颈,所以就会经常病急乱投医。

个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有三个。分别是信息流断层;生产产品,不生产内容;产品源的核心竞争力。

1、信息流断层

我在外面讲课的时候,能接触到特别多的商家,其中不乏很多传统企业老板,有不少年龄都是我父辈的同龄人,来听我的课,虽说师不问出身,但我还是很诧异,他们很多身价不菲,或者非常忙,甚至有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完全没理由亲自来听课,所以我会跟他们越来越多的沟通,想更深入的了解这样一个现象。

曾经在讲课的时候我说,出来听课的,大致分三类人,第一类是真的要来学技术的,第二类是出来混资源的,第三类是出来见世面的,也就是多接触下外面的信息。很明显,这群大老板肯定不是自己出来学习淘宝怎么做,直通车怎么开,钻展怎么投的,后来跟他们的沟通中了解到,确实是出于后两者,因为在很长的时间之内,他们越来越发现一件事情,当地的产业链统一,相互之间都认识,形成很多自己的小圈子,渐渐地失去了对创新的追求和对外界的感知。

我碰到一个卖茶具的商家,连续两年都处于天猫TOP10,当地整个县都是茶具产业带,当地商家相互都认识,拿着同样的货源,用着当地的人才,享受着相互流窜的信息,不觉得,这一切都是没有新意的同质化,久而久之,发现唯一可以竞争的,就是价格战,所以长久以来,大家都在拼价格战和推广费,你卖100,我就卖90,你卖90,我再比你低,直到有一天,大家非常默契的都不再降价了,不约而同的守住底价,那个利润最少的价格,与此同时,还要花更高的广告费抢流量,你出1块,我就出2块,你出2块,我就出5块,久而久之,拖垮了一批有一批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新商家;但是老板在跟我聊的时候却表现出了惶恐,他说其实他很怕,因为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的事情是,如何守住现在的江山,后来发现,依旧只有靠价格战巨额广告费,然而,这样的模式却又毫无壁垒,如果有另一个人比他胆子大,比他有钱,用同样的方式就可以把他拖垮,我给他提了很多技术上和战略上的建议,比如逐步转型,比如设立子品牌做高端市场,比如做内容营销,当我提到这些的时候,他居然是诧异的,因为他虽然知道我说的什么意思,但是在此之前,居然没有听到过这些概念,也没有想到过。

有时候想想也挺可惜的,有多少名列前茅的商家,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心里可能比他的客服还苦,原因居然是,他们在打仗,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千万不要因为你身在伊拉克,就觉得全世界都是战乱,有条件的,不妨走出来看看,和平才是世界的主流。

2、生产产品,不生产内容

不少自己有工厂或者身在供应链源头的老板经常找我合作,跟我谈的时候第一句话往往是,我的产品很好的,我的供应链没有问题的,殊不知,世界上绝大多数老板都会觉得自己的产品天下无敌。

当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时候,就注定了产品品质本身已经不是一种竞争力了,而是一种标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高配,高配的产品是极具创新意识和生产力的高效,产品的更新是顺势而为,同样拿手机来说,每年的更新是这个行业的飞速发展的缩影,我们无从考察是这个行业引领了人们对于手机的飞速追求,还是人们对于创新的飞速追求引领了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总之,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如果不创新,一定会死掉。

但即使有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多营销主并不能精准的将冰冷的产品本身变成有生命力的内容,有了内容,也不能把内容很好的传播出去。生产端是强项,但是营销端是薄弱项,甚至是零认知,而互联网的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手段的是,传统的营销手段写成书,做成访谈,可以流传很久,比如《非常营销》一书,成为了中国营销界的一本经典实战教案,而互联网营销涉及到的除了营销手段,还有平台,载体,信息交互,大数据等等,所以但凡有远见和有胆识的传统企业主,及时跟上趋势,最后都发展的不错,而一再观望,越来越痛苦,有一件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现象,几年前,传统品牌看到线上的发展趋势后,有不少纷纷转型,试水线上,当然其中不乏重金请人,非常重视的,更多的企业是真的在试水,实际情况是,传统企业的营销方式和企业理念跟线上是截然不同的,拿服装行业来说,线上讲究快准狠,线上不用开季度新品发布会,线上能做到每天上新,这些都是线下不敢想象的,所以不管认真做还是试水的,第一批闯进来的都不好过,那些年不少人唱衰实体产业,线上都是韩都衣舍,茵曼,裂帛等的天下,每年双十一就是他们的狂欢日,线下强品牌诸如才子,柒牌,奥康,太平鸟等,大多数都是寒冬,只有一直坚持做内容,做内容,跟上发展趋势的企业,最终撑下来了,比如太平鸟,海澜之家,而他们依靠线下的强大实力,只要在线上突围,就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巨头,且无法撼动,我想,现在应该很少有人唱衰传统企业了。

关于内容,回到电商来说,最近内容营销特别火,很多人尝到了甜头,很多人还在观望,很多人想做不知道怎么做,前些天我跟一个品牌运营总监聊天,他说到了很多困扰,很能理解他的处境,身处一个很大的局,不是很容易就能看清所有事情,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轻易取舍,身为局外人,我也不好给他提太多决策上的意见,但是还是给他提出了几个可以参考的点,我跟他说,作为他这个角色,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了:第一是把控好方向,第二是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做,你不会开直通车,找人做,不会开钻展,找人做,设计师做不出好的图,换人做,总之,看结果,第三是一定要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看看官方的动向是怎样的,官方想要你做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去做,别犹豫,官方提出短视频,你就去做,官方说提高产品品质,你就去做,官方说要做好内功,你就去做。

3、产品源的核心竞争力

做任何事,产品都是第一端,正如上述有说过,很多老板都觉得自己的产品非常好,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超强的生产制造大国,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后,对于生产的工艺已经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听友人说,深圳华强北的产品模仿功能已经达到了可以对最新款的iPhone进行个性化定制,他们能弄到这款手机所需要的全部原厂零件,进行组装,进行定制,品质还能保证,在我诧异的瞬间,他拿出了一个我确实在市面上以及官网上从没见过的iPhone7;再次让我震惊的是有一次去拜访一个家在莆田的朋友,中国鞋都,名不虚传,对于市面上任何品牌的运动鞋,都能手到擒来,仿出来的品质和做工能做到普通专卖店的人都傻傻分不清,江湖传言,去莆田别穿运动鞋,去温州别穿皮鞋,足以见得这些地方的生产能力有多么强大,但有意思的是,这么久以来,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品牌出自这些地方,这些自诩掌握了全中国最厉害生产能力的地方。也不难理解,这些地方只是掌握了生产端的基本技术流,属于手艺人,终究也只能做得了最顶级的仿品,而仿品再真,也就只能截止于正品了,无法再度超越。

产品端的核心竞争力,是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如专利,人才,听闻华为的专利位居全球第一的时候,还是很激动的。再升级的产品端竞争力就是产品延伸出来的消费者体验,市场已经不缺做工好的产品,但缺好的产品体验,当人们的基本消费力保证得到满足后,就会需要消费体验,消费体验已经不是生产端能给予的了,而是营销和服务,营销如杜蕾斯,让人们觉得性不再那么难以启齿,而是一种生活品质,服务如三只松鼠,全方位为客户考虑周全,真正用心的服务体验是能让人觉得你的包装上的胶带都在走心,正如网友说张家辉眼角的鱼尾纹都是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