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辩治全身疼痛医案分享(转载)

 lwz336 2018-05-26

本月初诊治一例全身疼痛病人,效果明显,但因其为外地患者求医,且屡经医治效果不显,故总结一下,分享思路。

全身疼痛,作为主要症状出现,中医一般视为“血痹”论治,其主要原因是营血不足致肌肉失养,亦即“血不荣筋”或“血不润肌”,而所选方子一般是“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或是“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等等,有时伴随麻木,也多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临床一般都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

本例患者,男,10岁,主诉为全身疼痛,且经常腹痛,特别是蹲下时腹痛明显。患者体格正常偏瘦,面色略黄,两个眼窝及四周散在小褐黑色斑点,唇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濡缓。患者食纳可,口不干不苦,怕风怕冷不明显,不太容易出汗,小便略黄,大便干。

因患者父母是走亲戚顺带领孩子到医院看病,所带病例资料不全,所以也没有看到之前的诊治情况。不过,当时想既然是多处看过,想必上述的方子应该使用过了,效果不好就不能再用了,应当审视症状确定病机再定方子。

患儿虽然述全身疼痛,但是疼势不剧,不影响正常行走活动。有蹲下时腹痛明显症状,但是让其蹲下时腹痛并不是很明显,当时触诊腹肌并不是特别紧张。而注意到患儿面部黑斑时,突然有了想法。这应该就是刘渡舟老所说的“水斑”吧?莫非这是“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证,是因为血虚水盛导致肢体的“血不荣筋”而出现的疼痛,而腹部的疼痛之所以不剧烈,也大致是“血虚水盛”所致的“腹中xiu痛”之状。因其大便偏干、小便略黄,虽无“头汗出”,还是合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因有腹痛,且无口苦,所以去了黄芩。这样组方就形成了“养血利水、温里解表、梳理三焦”的作用。

处方如下:

柴胡12 天花粉15 桂枝9 干姜6 牡蛎12 当归9 赤白芍各12 川芎6 白术9 茯苓9 泽泻9 炙甘草6

7剂。

服完7剂药后,患儿亲戚述患儿疼痛明显减轻。因在外地(河北),不便来诊,就原方再服7剂,以巩固疗效。

第三次诊治,还是其亲戚来取药,述第二次的7剂药服了之后基本不痛了,偶有疼痛,也较前明显减轻。于是,继续效不更方,再予7剂以善后巩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